河北新闻网

捐精者少通过率低 河北500多不育夫妻“一精难求”

    取精用的刻度容器。

    释疑

    供需双方“互盲”,不会引发父寻子伦理问题

    根据捐精量的多少,一个志愿者的精子最多只能用于5名妇女怀孕,于是便引发一些人的担扰,会不会因此而引发志愿者寻找自己的后代,或者是引发近亲结婚。对此,赵邦荣非常肯定地说,这种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

    首先,在人类精子库中保存的志愿者的精液都是用编号代替,且在志愿捐精过程中,这种编号经过电脑特有程序转码,就连人类精子库内部人员也不能查到精液的真正主人。此外,精液被送到生殖中心医院进行人工授精手术时,编号再次被转换。所以,整个过程对供需双方包括医务人员都是严格“互盲”的。如果志愿者换个名字再来捐精,也是通不过的,因为志愿者的指纹已经录入到电脑中,电脑会自动识别。当然,人工授精生下的孩子,捐精者对其也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

    现在的人口流动性也很大,首先需求者来自全国各地,此后一个孩子从上学到工作又会经历各种地域的变迁,中国的人口基数又很大,所以近亲结婚的几率也几乎为零。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李莎】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