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消费卡、券等预付消费方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商家也用之作为促销手段。然而,这一“看起来很美”的消费形式却暗藏陷阱,很多消费者预付了钱办了卡,消费时却经常“卡壳”——
预付消费卡券缘何频频“卡壳”
□河北日报实习生 尉云波 记者 马国胜
办卡容易履约难
“这张会员卡才用了两次,游泳馆就找不到了,真扫兴。”近日,由于天气转暖,邯郸市民王先生便带着孩子到该市“哈尼宝贝”婴儿游泳馆去游泳。当王先生带着孩子兴致勃勃地赶到“哈尼宝贝”时,却发现游泳馆已人去楼空。
王先生告诉笔者,他去年11月在这家游泳馆办理了一张会员卡,一次性存入600元钱。由于天气逐渐变冷,去年王先生带着宝宝游了两次后就一直没有再去,今年再去时才知道受了骗。气愤之下,王先生找到当地工商部门讨说法,得到的回复却是“没有此商户的注册信息”,王先生只能吃哑巴亏,自认倒霉。
有这样遭遇的当然不止王先生一人。今年初,省会市民马先生在市区一家洗车店办理了一张洗车卡,里面存入了几百元钱。按照口头约定,马先生一年内可持卡消费10次,结果,他只用了三次,洗车店就不知所踪。
相比之下,省会市民苏女士就“幸运”一点。前不久,苏女士在一美容店店员的游说下,花3万元办了“可享受该美容院一切服务项目”的“头等舱卡”。但苏女士很快发现被“忽悠”了:美容店承诺的各项服务礼包、服务计划等都没有兑现。无奈,苏女士向省消协投诉了这家美容院,在省消协的调解下,美容院最终退回了一些费用,但李女士却再也不相信会员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