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双赢的共振点是关键
记者:京津辐射外溢效应开始显现,河北如何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武义青:这需要从深化京津冀合作入手,以对接为理念,以错位发展为方向,以优化服务为途径,以互利共赢为目的。这其中,找准双赢的共振点是关键。
利用京津要素外溢。我省及环京津地区自主创新资源匮乏,创新能力薄弱,应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吸引北京的技术和高端人才。十年前,京蒙高科技孵化器的建立,使内蒙古自治区迅速成为北京市技术输出的第三大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省环京津部分市县已与北京中关村建立了初步合作关系,今后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大力吸纳转化京津科技创新成果,打造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是培育环京津增长极的核心。环京津地区应定位于京津的生产制造基地、研发中试基地、农产品供应基地、服务业外围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疏解京津压力的同时,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
抢占京津市场。2012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02.8亿元,连续5年成为我国消费规模最大的城市。环京津地区的农业、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要瞄准京津,想方设法提高产品在京津市场的占有率,在服务京津的同时发展自己。
记者:从现实看,环京津地区要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只有区位优势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武义青: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环京津地区要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关键是要抓好一批重点卫星城市和重点园区建设。具体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做好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对接。要集中政府可调控资源,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切入点,加强与北京交通的高效对接,打造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二是加强以优化服务为核心的软环境建设。缩小与北京的梯度差,同时利用好生活成本更低、环境更宜居的优势,营造“不是北京、胜似北京”的人居环境。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和平台建设。环京津地区并非一个同质区域,其内部差异很大。培育环京津增长极,应从省级层面加强统筹规划。环京津各地应瞄准京津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有选择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切忌一哄而上,恶性竞争。
需要指出的是,鉴于我省县小、县多的实际情况,在园区建设上,应适当整合环京津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解决各自为政、缺乏合力的问题,不断增强园区的吸纳力和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