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邯郸临漳七旬翁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亩产1600斤

  如到2015年通过检验意味着可大范围推广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通讯员王俊平、路敬伟 记者陈正)河北临漳一农民历经多半生心血,用茅草和小麦杂交,培育出了一种产量远超普通小麦的“巨无霸”,他也成了有名的“土专家”。目前该小麦品种在石家庄、邢台、衡水等八个地点异地试种。如果到2015年通过检验,就意味着这种小麦可以大范围推广。

  王珍,现年75岁,是临漳县一位普通农民,曾当过农场技术员。1959年,他高中毕业后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农村开荒种粮,从此和生命力顽强、难以斩草除根的茅草结下不解之缘。务农期间,他从一本杂志上看到国外小麦最高亩产达到900多公斤,远远高出中国的三四百公斤,这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让自己的小麦产量翻一番!”

  据王珍回忆,刚一开始因为缺乏经验,试验的麦穗没结一个麦粒。接下来的数年里,他从没有气馁,继续偷偷从事自己的杂交试验,但每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自1968年开始至1978年,经过10年的辛勤耕耘,几十棵杂交小麦中的一个麦穗上终于结出了两粒干瘪的麦粒。种子数量虽然少得可怜,却凝聚了王珍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1979年,王珍的杂交小麦结出400个麦穗,穗头粗大,麦粒也相应增多。1986年,杂交小麦已经培育出第六代,平均每个麦穗能结出140粒麦粒,而普通的麦穗只有四五十粒。接下来的几年里,王珍从中优中选优,最终培育成优良品种。

  2012年7月,王珍经历44年不懈努力后,其培育出的新型小麦终于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检验,小麦湿面筋含量为35.9%,粗蛋白含量是14.76%,属于优质小麦。这一年他把自己培育的小麦品种正式定名为“邺麦44”。“邺”代表临漳,“44”是为了纪念王珍44年的研究经历。

  据王珍介绍,近年来,他的小麦性能渐渐稳定下来,结出的麦穗几乎全部是新品种,平均亩产基本保持在1600斤以上,有时达到2000余斤。

  5月9日上午,记者在王珍的示范田看到,刚刚经历过小雨的洗礼,绿油油的麦苗生机勃勃。示范田的小麦比旁边的一般小麦大了很多、粗了很多,个头大约是普通小麦的五六倍,个头比普通小麦低了点,麦茎粗了不少。

  “今年最大一株麦穗结了196粒麦籽,一般也有140多粒,一般的麦穗只能结30多粒。麦茎低、粗对抗倒伏有利。”王珍分别拔起两种麦穗向记者展示,预测示范田今年“邺麦44”亩产在1600斤左右,远超过普通小麦800—900斤的亩产量。

  王珍告诉记者,普通麦田一亩要播种30斤种子,但“邺麦44”只要不到8斤,光麦种一项也能节省不少钱。 2012年9月17日,在邯郸市农业部门推荐下,王珍的小麦品种参加了“冀南水地组小麦预备试验”,并在石家庄、邢台、衡水等八个地点异地试种。如果到2015年通过检验,就意味着这种小麦可以大范围推广。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赵耀光】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