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早期人类活动重要证据
“在最近40年中,在泥河湾盆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增加70余处,但大化石的丰富程度和保存状况都难以与早期发现的地点相比。”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号文说。
2006年至2012年,同号文在泥河湾山神庙咀组织了4次正规发掘和两次野外地层研究,发掘探方79个,发现了500余件化石标本;其中不乏较为完整的化石,较为重要的有长鼻类下颌骨、三门马头骨、披毛犀头骨、转角羚羊头部骨骼(带完整角心)及犬科动物等。“尽管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的泥河湾哺乳动物群一直被视为我国北方早更新世动物群代表,但该批标本缺乏详细地层记录。这对泥河湾盆地各遗址动物群的时代对比造成很大困难。”同号文认为,目前迫切需要做野外工作对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原产地进行详细生物地层工作。同时,要努力寻找更多有可靠层位的新化石点。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泥河湾盆地先后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这又将泥河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在这些早期地点均未发现人类化石,而推断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据只有旧石器和伴生动物群,并且在这些遗址中,最常见的出土物一般为哺乳动物化石。同号文认为,对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是研究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演化不可或缺的方面。在未找到早期人类直接证据之前,哺乳动物化石始终是研究泥河湾早期人类活动的最重要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