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通讯员赵轶鹏 记者崔立秋)4月20日下午,省作协迎来了一位客人——— 丹麦著名汉学家易德波。易德波女士原名易伯克·卡尔达娜,易德波是其中文名。她20岁起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看法,并积极促进北欧各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省作协为促进河北文学的对外交流,促成了此次中外文学交流座谈会的举行。
会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铁扬首先向大家介绍易德波。他说,易德波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全面、深刻,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关注始终如一,也是他和铁凝很好的朋友。多年前,当铁凝初出茅庐发表了几篇作品的时候,就受到了易德波的关注;而他本人也在易德波的积极促成下,成为第一个在北欧举办画展的中国画家。
座谈会主要围绕如何看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解放区文学现象、中国话本艺术与小说艺术的相互影响展开。易德波在座谈会中表达了她对中国话本艺术的喜爱,并从中探索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某些规律和特点。她说,中国的话本艺术,或者说是口授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她之所以学习和研究扬州评话,因为这是对中国文学艺术进行研究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从中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魅力,并能够帮助她更好地去研究中国文学。她说,虽然自己对中国话本艺术的研究有很多心得,但这些心得都是零碎的,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解放区文学现象,易德波回顾了她对秦兆阳作品的研究过程。她说,早年因为要编辑出版中国作家小说集的缘故,接触到了秦兆阳的作品,又在一篇评论中,见到了秦兆阳坚持文学创作多样性的观点,而这也是她所赞同的。1980年,她应邀访问中国时,见到了秦兆阳,进行了一次对话。她回忆说,这是个很瘦很瘦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得很辛苦。1984年,她又作为学生到中国学习,与秦兆阳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专门为他写了一本书。这也是她的第一本英文著作。她表示,自己无法对解放区文学现象给出一个整体的说法,只能从秦兆阳的例子中来表达她的一些看法。
她还谈到了自己正在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她说,翻译《金瓶梅》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每天工作12至14个小时,只能翻译三页,按照这个工作进度,需要几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金瓶梅》与《红楼梦》、《水浒传》等都是她所喜欢的中国古典名著,但因为《红楼梦》、《水浒传》等都已经翻译到了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所以她选择翻译《金瓶梅》。
座谈会上,与会作家与学者就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与易德波进行了交流探讨。最后,易德波女士声音哽咽。她说,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座谈会,她从人们的眼中感受到了一种真诚,一种对文学的真诚,也感受到了河北作家对她的敬重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