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承德患癌教师捐角膜 两幸运女孩重见光明

    燕赵晚报讯(记者丁宝军 通讯员李瑞民 张学龙)4月5日,身患癌症的承德教师郑爱华病逝后,按照他生前遗愿,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承德职业护理学院。4月7日,他的眼角膜成功移植给两名女孩。昨日,邢台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吴彦超介绍说:“手术非常成功,两位女孩视力已经明显提高,经过一段时间恢复疗养之后,可以达到日常生活的需要。”

    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今年39岁的郑爱华是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中学一名物理老师。2002年,郑爱华因鼻子频繁出血,经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鼻咽癌。医生告诉家人,“患这种病的病人平均存活期是3至5年。” 但郑爱华靠着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抗争了11年。

    2008年的一天,经过深思熟虑的郑爱华当着全家人的面,他艰难地在纸上一笔一画写道,“我不是说着玩儿的,我要捐献全身器官。生病期间,我曾受到社会和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在我临终时,我将我的身体器官全部捐献给医学院,捐献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用我的身躯来回报社会。”

    郑爱华的母亲佟金芳说,“我们不同意,可他就是坚持。这是他最后的心愿,就顺他的心吧。”面对丈夫的选择,郑爱华的妻子李景云同样有太多不舍。经过反复考虑,她最终理解、尊重郑爱华的心愿。2011年12月7日,郑爱华在妻子的陪同下,郑重地在《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两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2013年4月5日晚,年仅39岁的郑爱华走完了他的人生。4月6日凌晨,在承德职业护士学院,邢台市眼科医院两名医生小心翼翼地取下其眼角膜,轻轻放入角膜营养液中。在千里之外的邢台市眼科医院,两位苦苦等待光明的患者将告别黑暗。4月7日,眼科医院角膜病科医生成功进行了角膜移植。

    据了解,其中一名受捐者是4岁的邯郸小女孩,因患先天性角膜白斑病入院治疗,等待供体已近一年的时间。另一位受捐者是一位20岁的甘肃省庆阳市女孩,因患圆锥角膜病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等待供体已有8个月的时间,两名女孩均需要角膜移植才能重见光明。

    昨日上午,在记者帮助下,甘肃女孩与角膜捐献者郑爱华的妻子李景云通了电话,“郑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高贵的品格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非常感谢你们让我重见光明。”

    眼角膜缺口仍很大

    据邢台市眼科医院角膜库负责人鲁韶音介绍,角膜病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至69岁年龄阶段的人群,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医院每年只能进行大约300例角膜移植手术,还有很多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因此,她向社会呼吁:“希望有更多心存大爱的人,身后能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为他人留下一片光明。”河北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王文静】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