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沙河市栾卸村村民以持股方式组建合作社,放活了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全村的地由100多人种着,其他人到企业打工,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62元。对大多数村民而言是有地别人种,收益也不少。
3月3日,乍暖还寒,记者来到沙河市栾卸村,在村口碰到开着挖掘机准备出村开发荒山的村民李大伟。
听说是来采访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李大伟把记者领到家,拿出3个红证书:沙河市栾卸村房屋所有权证、沙河市栾卸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沙河市栾卸村集体经济分配权益证,房屋的面积、位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数量,集体经济分配权益所占的股份份额等内容写得清清楚楚,还写着“可自由转让、抵押、继承、买卖、分拆、合并、入股”,并盖有村委会公章。
“这些证件,让村民的固定资产有了法律保障。”村委会主任李庆德介绍,栾卸村有3300多人,4800亩耕地,由于地处丘陵,大都是零星的缓坡地或梯田,地块小,种起来费事,前些年许多村民都出去打工,不少耕地撂荒了。
2009年,村里开始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出台了《关于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经济权益分配办法》,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127970份(平均每人44份)确权到户,每户发放《栾卸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可在村内转让、抵押、继承、分拆、合并、入股、回收,同时,村里组建了农业、银杏、蔬菜种植三个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社。合作社按章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收益按股分红。
“让村民以持股方式组建合作社,放活了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全村的地由100多人种着,其他人到企业打工,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62元。对大多数村民而言是有地别人种,收益也不少。”李庆德告诉记者。
临近中午,记者遇到刚从恒利制药厂下班回家的村民杨春辉,“我们家的地入了社,年底可以分红,我和我爱人每年还有5万左右的工资收入。”谈起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杨春辉很是高兴。
村民李中缓没有外出打工,在把自己土地入股的同时,还在银杏合作社当了一名职业农民,管理着20多亩银杏苗,去年一年劳动收入5300多元。“土地变股份,农民当股东,这在过去想也不敢想。”
土地大面积流转后用来干什么?这始终是合作社思考的大问题。
“原来一家一户种银杏,村民把银杏叶当原料卖,每公斤只有1.3元,可是,银杏叶加工成半成品,价格会提高5倍,做成成品价格会提高100倍,所以我们合作社准备上一个银杏深加工项目,但是资金有困难,影响了项目进展。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合作社计划在银杏树下套种药材,如今已和安国一家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但是种植技术还有待过关。”银杏合作社社长李大伟告诉记者。
在我省,像栾卸一样能够大面积流转土地的,尚属凤毛麟角。今年,我省计划完成11个省级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其他地方也将通过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草原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5年后,全省将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与此同时,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原则,我省加快了农村各类产权明晰与确权制度改革步伐,2013年,将完成建制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4年,完成乡政府所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5年,全面完成全省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在农村各类产权明晰和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我省还将积极探索各类产权可抵押可流转的途径与方式。探索以县为单位,整合现有资源,搭建综合交易平台,健全服务网络,推动各类产权可抵押、可流转。通过授信贷款、订单质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途径对合作社进行信贷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将对合作社贷款予以贴息。”省委农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