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河北沧州:一个民间爱心团队的“双救助”探索

    “我们不想只给孩子们钱”

    “我们希望,绿色助学NGO能够开辟一条‘双救助’的新模式。”李先生说。他认为,每年2000元的资助金,既能让贫寒学子感到来自社会的热忱,又让他们不失自力更生的勤勉。他们更希望借此开辟一条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救助模式。绿色助学的深层计划是,对被救助大学生不仅进行金钱救助,更重要的是进行励志、人格教育,实现从“钱”到“心”的“双救助”,让被救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善良人的真情,感染更多的人回报社会。

    “我们不想只给孩子们钱,我们一直期望着,和精神上的关注、生活上的关心、健全人格的塑造比起来,那2000块钱倒是最微不足道的。”李先生如此阐述这个爱心团队的努力方向。

    几年中,李先生走访了沧州境内多个县市的贫困家庭,他也接触到了众多的贫困生。而他现在日常工作的重点就是及时联系团队资助的贫困生,随时关注她们的成长。

    这种关注带给李先生最多的还是欣喜:牛同学考入大学后,开始时因为刚刚到校大家不熟悉,所以同宿舍的人起床、早操、吃饭等集体活动,谁也不喊谁,相互之间也不说话,牛同学就带头改变,帮助同学打水,给不能去食堂的同学带饭,给同样贫困的同学赠送笔、本等小物品,同学们逐渐融为一家。在她的腿偶然受伤那一段时间,有的同学为她晚睡守护,有的为她早起打饭,有的为她洗衣,她享受到了温暖。李先生说,这正是因为她主动去温暖了别人,向周围释放了爱。

    河北工业大学的胡同学不仅团结本校的另两位同样接受资助的姐妹,还关心着同在天津某大学就读的娟娟,平时经常联系,还利用周末去看望娟娟,让她感受到亲人的温暖;高同学每一个节日都准时短信祝福帮助她的热心人……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高薇】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