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董志平河北日报记者郭伟)近日,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专家组,对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农业新害虫———二点委夜蛾暴发机制及治理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为二点委夜蛾的预报与防控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2012年6月,全省二点委夜蛾发生面积达1100万亩左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专家组认为,该成果课题组首次发现二点委夜蛾为严重危害玉米的新害虫,对其为害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我国黄淮海地区一年发生四代,能够顺利越冬越夏。
该成果课题组提出,大面积小麦秸秆还田的耕作制度是该虫危害玉米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并研制出高效诱杀灯、高效专用性诱剂;筛选出了对幼虫致病力较强的昆虫病原线虫;发现了小茧蜂、捕食性黄半青步甲和铺道蚁等天敌。课题组还首次克隆了二点委夜蛾特异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I基因;获得了与杀虫剂代谢相关基因247个,为害虫早期诊断、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防控新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研究成果已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多个省市推广,应用面积2490.9万亩,减少虫害后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803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