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80后小伙许帅军驾驶热气球飞跃渤海湾
最大困难是高空的缺氧与低温
12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通过手机联系到了许帅军。此时的他正在赶回唐山的路上。“我们还没有到营口呢。”许帅军告诉记者,“我们正开着车往回赶,车子后面拉着我的热气球。”
回忆起飞越渤海湾的情景,许帅军心情仍然非常激动。“应该说这次飞行还是挺顺利的,没有遇到比较危险的高空气流。只是4000多米高空缺氧以及极低的气温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许帅军说。
由于气温过低,热气球中的各种管线被冻得严重变形,在更换燃料罐时,许帅军只能用手将所有的管线一一复位,才能将燃料罐装上。再加上高空缺氧,平时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动作,在上面要花几倍的时间。
因为热气球下的吊篮空间有限,里面除了8个燃料罐之外,只剩下许帅军站立的位置。为了保暖,他还特意在脚下踩了一条叠好的褥子,但是将近零下40度的气温还是让高空中的许帅军觉得两脚如刀割般的疼痛。虽然双手能够烤火,但也2次抽筋。再加上缺氧,他还感觉头疼欲裂。 “幸好我坚持了下来,成功跨越了渤海湾。”许帅军兴奋的告诉记者。
多地无线电爱好者技术支持
采访中,许帅军告诉记者,驾驶热气球降落可是个技术活,降落之后如何同地勤人员联系,更是闹出过不少“笑话”。“经常是在降落之后,向围观的人群打听这里是哪儿,之后再通过手机告诉地勤人员,等待他们来接我。”许帅军说。
在这次飞越渤海的飞行中,由于多地无线电爱好者的技术支持,许帅军在落地后几分钟之内,就见到了地勤人员。 “唐山、北京、大连,一路上许多无线电爱好者都用他们自建的基站为我进行无线定位。这些数据都会实时的传送到一个网站上,让地勤人员了解我的位置。”许帅军说,“这次飞行能够成功,也少不了这些无线电爱好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