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出高产 远缘杂交麦种更耐盐
“浇上咸水,治好盐碱地,实际上,我们给作物提供的仍是一个相对低盐的生长环境。”刘小京说,要丰产高产,我们还需要更加适应这种环境的粮食作物品种。
在白坊子村小麦亩产突破1000斤的盐碱地里,依靠的是一个抗逆优质的小麦品种———“小偃81”,这也正是李振声最为倾注心血的小麦系列品种中的一个。“小偃”是小麦和偃麦草的合称,偃麦草是一种牧草,“小偃”系列品种是小麦和偃麦草的杂交后代。在植物分类学上,偃麦草与小麦不一个“属”,亲缘关系远,二者杂交就是远缘杂交。正是得益于偃麦草带来的基因,“小偃81”呈现出出色的抗病性和抗盐碱性。现在,“小偃81”在南皮县的播种面积已经超过3000亩,麦收期间,中国科学院专家团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小麦高产测产验收办法进行验收。实测核心区平均每亩产量为800斤。李振声选育的另一个耐盐优质小麦品系“小偃60”在海兴县的旱碱地里亩产也达到了600斤。
李振声表示,白坊子村的土壤含盐量达到千分之二到三,在这样的盐碱地上,小麦平均产量能突破800斤,为今后在华北环渤海地区推广和盐碱地亩产吨粮提供了坚实基础。
不仅仅是小麦,刘小京表示,中科院正在就一系列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试播,并将最终选择最为适宜的品种在盐碱地上推广。
“适应性高产品种的培育(如‘小偃81’冬小麦)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延长作物生长期也提供了保障。”刘小京表示,“小偃81”冬小麦晚播早熟夏玉米高产品种早播晚收,一年两熟具有超吨粮的潜力。
“以沧州市为例,2008年其粮食播面亩产690斤,而高产区石家庄市为894斤。未来10年,如果沧州市粮食单产增加到目前石家庄市的水平,按常年播种面积80万公顷计算,将增加24亿斤粮食。”刘小京表示,“渤海粮仓”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带动河北未来一个时期的粮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