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准化让黄骅冬枣回归“原生态”

河北新闻网讯(范国升)入冬以来,位于黄骅市齐家务乡的聚馆古贡枣园熙熙攘攘,前来批发红枣的商贩络绎不绝。今年,黄骅市20多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冬枣喜获丰收,预计冬枣产量将突破7500万公斤。

黄骅是“中国冬枣之乡”。2002年黄骅冬枣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果品;2006年黄骅聚馆古贡枣园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迄今全国唯一一个“国宝级”植物种群。聚馆古贡枣园内现存古冬枣树1067株,其中198株树龄在600岁以上。近年来,黄骅市用这198株古冬枣树作为母树,进行嫁接采穗,繁衍出了如今30万亩的冬枣基地。

黄骅人意识到,让这块“金字招牌”发扬光大离不开品质的支撑,绿色“原生态”是黄骅冬枣的生命线。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黄骅市有关人士表示,推行冬枣标准化生产不仅是生产方式的改革,也是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过程,是促进冬枣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注重产量向注重产量质量并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

市场需要无公害的优质冬枣,枣农也只有种植无公害冬枣才能真正受益。对此,滕庄子乡孔店村的冬枣种植大户刘金恒感受颇深。他种植了近百亩冬枣,一直坚持进行无公害管理。“我知道给冬枣打激素,枣会长得更大,产量更高,但那样的枣失去了冬枣的纯正味道,会砸了黄骅冬枣的牌子。”为此,他算了一笔精细账:以一棵冬枣树为例,如果打激素的话,产量可能增加三分之一左右,从量上看确实占优势。但是打激素的枣,由于口感及各方面的品质远低于无公害冬枣,所以销售时价格也大大低于无公害冬枣的价格。

在黄骅,和刘金恒有同样想法的枣农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严格按照黄骅市质监局组织制定的《无公害黄骅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种植,而且还想出许多“土”办法,提高冬枣品质。一些枣农在冬枣林里养起了柴鸡,不仅拓宽了收入渠道,鸡粪还能给枣树提供养分,改善土壤,一举两得。

目前,黄骅市已建成冬枣无公害生产示范园116个,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环评、认证20多万亩,9个乡镇、270个村的8万多户农户受益,综合产值近10亿元。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丁璨】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