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燕赵义士赴彝良救灾

    韧:有高原反应却仍在救援

    尽管环境恶劣,随时有余震,随时有生命危险,但队员们不叫苦不叫怕。

    张广城说,由于高原氧气稀薄,大家帮灾民转移安置避免危险时,因为奔跑或长时间搬挪重物,还是会有头晕、恶心症状。“护送学生的时候,身体就不舒服,但我们都克服了。”张广城说,来到灾区就是要少叫苦、多干活,否则来到灾区就失去意义了。队员们水土不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好在,队员中有医生,为队员们保驾护航。

    村支书火速归国

    率第二梯队赶赴灾区

    9月11日凌晨1时,归心似箭的王文忠返回国内,来不及休息,就带领第二救援梯队队员于11时20分赶到了昆明。

    救援队员带着千斤顶、铁锹及撬杠,还在昆明选购了价值十余万元的救灾物资。11日18时历经坎坷,他们终于赶到彝良县城。 “灾区缺少物资。”王文忠说,他给救援队定下一条规定,绝不能吃灾民们的救济粮。食物、水源一律吃自带的。

    值得一提的是,队员袁世成是石家庄人,2008年从军械工程学院毕业后到芍药村当村干部。听说王文忠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工作,袁世成心中充满了敬佩,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时,袁世成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救援队。

    “下一步我们将对物资进行分发,把它们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如不够我们还要进行购买、运输工作。”王文忠说,第二梯队还将尽快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直到灾区百姓的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我们再考虑撤离。”

    为什么如此坚持抗震救灾?

    王文忠稍有思索,说:我体会到,人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就该去帮助别人。而且人不是拥有金钱而快乐,而要有精神追求才能使内心宁静。 再说,我当过5年兵,作为军人,对国家对人民就该有这份责任。”

    当地媒体对突击队给予好评

    因彝良县位于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贵阳晚报记者也赶到灾区采访。巧的是,他们与河北的这支民间突击队不期而遇。贵阳晚报发表了一篇《河北民间救援队队员称:震级不及汶川但更危险》。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郭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