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农民张万明细心照顾患脑血栓妻子十五年

    “一日夫妻百日恩”。这是60岁的张万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张万明是大城县大尚屯镇西青州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但也是个充满爱和智慧的人,他懂得爱的力量,更懂得这种爱给予家庭带来的巨大能量。在妻子患病的十五年间,他选择用生命抒写夫妻的恩情,义无反顾,无怨无悔,面对困难,从不言退,这种情怀已经难于用言语表达。不抛弃、不放弃是他一直坚持的信念,他说这是他该做的,不需要什么赞扬,不需要说什么伟大和不平凡,或许正是这份朴实的劲头儿,让我们对这个农村的普通人儿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付出,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不是无奈,不是劳苦重担;心甘情愿的付出,总能让人感受幸福的重量,只要老伴能守在身边,我就很幸福。

    走进张万明的小院里,茂密的小树和四处攀爬的丝瓜藤让小院多了几分绿意,轻淡的阳光似轻薄的浣纱,让这个带有“原始”味道的农家小院多了几分惬意和温暖,可谁曾想,就在这个温馨的小院,他是怎么度过了这艰难的15年。

    坐在炕头的张金盘6月17日晚第四次犯病,也是自1997年得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当时医院都不留了,我们心里就没底了,回家想了各种办法,后来听说邻村的一位退休大夫王香芹医术很好,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大夫接了来,输了半个多月的液后,觉得比犯病的时候好多了。”张万明说。

    看到自犯病后变得有些呆傻的妻子,张万明心疼不已,自己亲眼见证了她从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感觉像做梦一样,他也希望自己是在做梦。妻子的患病也让两个孩子承受了很大压力。

    “这次犯病后,我妈比以前严重了很多,以前还能遛达着出屋,现在没人扶着就会摔跤,从犯病好了以后到现在已经摔了两次了。这段时间可苦了我爸,每天天不亮就得去接大夫,回来还得照顾我妈,自己做家务,看我爸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心里真是难受。”张万明的女儿张雪梅说。

    患病十五年的张金盘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都需要人照顾,女儿、儿子、儿媳白天都要上班,晚上还要照顾孩子,照顾张金盘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张万明的肩上。

    每天早上天不亮,张万明就得起床,收拾家务、做饭、伺候老伴穿衣等等,一忙活就是一早晨,十五年从没间断过,张万明也没踏实地睡过一个好觉。

    “每天晚上都给她洗脚、伺候她睡觉,她现在犯病比以前严重多了,有时会犯傻,这几天晚上她没事就开灯、关灯,然后就看着我乐,每天晚上基本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一脸憔悴的张万明说。

    谈及照顾妻子的这十五年。张万明觉得没有什么,这都是应该做的。但是家人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以前,只要听说哪儿有治脑血栓的偏方,他都会带着我妈去求医问药,有一次,听说有个按摩治疗脑血栓的偏方,他每天都带我妈去按摩,刮风下雨的也没间断过。”张万明的儿媳崔艳红说,“这些年,辗转各地,北京、天津、沧州……只要能去的,他都带着我妈去过了,而且还买过好多种治疗仪,光看病得花了30多万了,但是他从来没抱怨过,也没好好休息过。”

    “还记得我爸年轻那会儿,人长得精神,穿衣也喜欢赶时髦,可是这十几年,他老了好多,当年的精气神儿没有了,看到他布满皱纹的面庞,这一脸的憔悴和沧桑实在让我心疼,也让我觉得自己好无能,不能为他多分担一些责任。”张雪梅流着眼泪说。

    “我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我也没认为这是多么重的担子,为她付出我心甘情愿,而且很乐意为她做这些事,所以没有什么辛苦可言,也没什么可称道的。”张万明说,“走过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能付出说明我还有能力,这也是人生价值的所在,如果把付出当作一种痛苦,那这么多年,不是太难了,想想都没希望了。”说到这儿,张万明笑了。

    或许是这种乐观和勇于面对的心态让张万明坚持到了今天,不言辛苦的张万明依然在厨房里忙着切菜、炒菜,又开始了平淡、重复的生活,他觉得不管付出多少,只要老伴能守在身边就是幸福。

    选择逃避责任,可能一生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选择坚强面对,虽然很苦,但是能够更好地体味生命的价值,从而珍爱生命,珍惜幸福。

    “我从来没想过放弃她,也没有理由放弃她。”张万明坚定地说。谈起妻子刚生病时的情况,张万明眼里泛起了泪光,不知道怎么表达当时的艰难。

    20岁外出当兵,7年后转业回乡,张万明成为大尚屯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肯吃苦、能干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从1979年—1997年,张万明为镇政府服务了近20年,而这20年对张金盘来说,更是不易。

    “我当兵回来的第二年,我们结婚,那个时候我在镇里工作,家里的家务、农活,包括照顾老人,都是她自己在做,后来有了孩子,她又开始照顾孩子,村里人见了我就说,这小子真有福,娶了个好媳妇。”张万明说,“那时不知道什么叫有福,就知道别人都羡慕我,家务活我基本上都不会做,而且每天忙于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自己默默地坚持着,从来没跟我抱怨过。”

    妻子多年的付出让张万明感到欣慰,也让他觉得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回想她这么多年的努力,我觉得自己很无能,当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管多难,我都要撑起来。”

    为了照顾患病的妻子,张万明请求回村工作。自1997年至今,已有十五年的时间,这十五年,是他不分昼夜照顾妻子的十五年,也让从来不进厨房、不做家务的他成长为做家务的“能手”。

    “刚开始做饭,感觉手忙脚乱的,不是菜忘放盐,就是饭烧糊了,油烟呛的人难受,时不时还把手烫伤了,那会儿气得我都想哭。”张万明说,“现在好了,炒菜比较拿手,做饭就更别说了,闺女、儿媳妇她们都爱吃我做的饭呢。”

    这十五年,张万明不但成了做家务的好手,在工作上也为村里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宽敞明亮的村两室建成了,村子里的环村公路、村内砖路修好了,西青州春华果园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了,大鼓队、戏曲队、舞蹈队成立了……这是张万明当村支部书记这十五年在村做事的“账目”,也是十五年来他辛勤努力的成果。

    说起村支书这么多年的工作,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为村里从来不怕苦、不怕累,有时村里忙的时候他就把小姨妹接过来照顾妻子,有时忙得忘了时间,好多次我吃过饭来村委会,张书记还在办公。”村民李玲告诉笔者。

    “刚开始,我有些适应不了,每天晚睡早起,还得应付这么多工作,觉得很累,可是我没地儿诉苦,只好硬撑着。”说起这么多年的坚持,张万明感慨地说:“这十五年的日日夜夜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不过现在真的体味到,没有白受的苦,没有苦就没有甜。”

    已到花甲之年,张万明对自己的经历有了更深地认识:“这么多年,她犯过四次病,一次比一次严重,每一次犯病时,我都很揪心,很害怕失去她,所以每次都告诉自己要更珍惜她。”张万明说,“我觉得生命好脆弱,生病的人特别渴望健康,所以我们健康的人要更珍惜生命。”

    如今的张万明感觉自己很幸福,有孝顺的儿子、儿媳,贴心的女儿、女婿,听话的孙子、孙女,妻子的病也一天天转好,他说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一日夫妻百日恩,是情,是爱,虽然羞于表达,但是他用行动诠释了人世间最朴实的真情。

    “一日夫妻百日恩。”张万明说,这是支持他走过十五年的精神动力,他坚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换来妻子的健康,这么多年来,他辗转各地,想尽各种办法为妻子看 病。“想让她的病全好或许不现实,我只希望在我还有能力的时候,尽量把她治疗得好些。”张万明说。

    跟大部分农村人一样,他们也是通过相亲结婚的,没有自由恋爱,没有浓厚的感情做基础,但是他们坚定地走过了风风雨雨的艰难岁月。或许他们不懂相濡以沫是什么意思,也不懂有关感情的各种理论知识,但是他却用行动证明了,爱情不是童话。

    他们从来不过情节人,也没买过什么像样的礼物向对方表达爱意,甚至没拍过一张艺术合影,不过他用这十五年的经历诠释了他们最朴实、最真挚的爱情。没有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唯美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惊天动地,但是他们的爱情丝毫不逊色。

    说起他们俩的事,张万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不习惯说爱情这些词,总觉得这是年轻人才说的话,我们俩是两口子,生活中都互相习惯了,就知道没有这个人不行。”

    张金盘或许能听懂张万明所说的话,虽然她一直在笑,但是眼角却挂着泪,或许人世间最朴实的感情莫过于此。

    采访后离开时,张万明扶着妻子慢慢地挪动到院子里来送我们,回头看看这一对朴实的夫妻,我终于明白,爱情就是能坚定地走过平平淡淡的每个瞬间,相濡以沫,扶持到老,一生的陪伴才是爱情的真谛。燕赵都市网(邱艳华)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田士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