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泊头绿色助学NGO”不断扩容”》报道讲述了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成员队伍不断壮大,资助贫困女生42名,并在沧州举行爱心聚会的消息。消息见报后,在沧州某通讯运营公司工作的周女士联系记者,她说,虽然自己只是一个“上班族”,但仍想为爱心事业献出一份力,她想资助一名贫困女生。9月1日上午,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执行人李先生专程带着受助女生赵丽(化名)来到沧州与周女士见面。周女士当场交给赵丽本年度的2000元助学金。
“我想资助个孩子”
本报报道刊发几天后,在沧州某通讯运营公司工作的周女士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她详细了解了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的运行情况,之后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不可能像企业家那样能拿出大笔爱心款来资助贫困生,但她仍想资助一个孩子,为爱心事业献上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执行人李先生得知周女士的想法后十分激动。他说,爱心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除了要为那些贫困女生解决实际困难,更想通过行动在全社会倡导一种“人人皆可公益”的理念。周女士的做法让他十分温暖,他说,根据团队的相关规定,资助人最少要资助一名女生,每年资助2000元,直到四年后受助女生大学毕业。得知这个规定后,周女士当场决定资助一名女生。受助女生乐观上进因为已是临近大学开学,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今年的资助名单已经确定。为了和周女士一起来完成这份善念,李先生立即联系了泊头市交河计生委。交河计生委迅速对掌握到的贫困女生资料进行整理,发现有一个名叫赵丽的女孩符合周女士的要求:家庭贫困却积极上进。
据了解,今年18岁的赵丽在8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家,剩下她和父亲相依为命。如今,父亲已经60多岁了,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靠家里开的小卖部和种的几亩地维持生计。懂事的赵丽每到假期都会帮爸爸卖东西、做饭、洗衣服。12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一个人拆、洗、缝被子了。她一直积极乐观并坚持学习,今年高考取得了602分的好成绩,为了节省学费,她报的是一所不收学费的师范大学。
掌握到这个情况后,李先生立即在交河计生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直接来到了赵丽家中进一步核实。当确定情况属实后,他在赵丽家中拨通了周女士的手机。
爱心团队惟一“上班族”
9月1日,按照约定,李先生带赵丽到本报沧州工作站与周女士见面。
上午,周女士带着儿子早早来到了见面地点。她一再表示,自己只是做一点儿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拒绝透露姓名、单位。
赵丽赶到后,周女士拉着赵丽的手详细问起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把今年的2000元助学金交到赵丽手里。周女士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赵丽,她说:“你以后就多了一个亲戚,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可以随时找阿姨。另外,去外地上学肯定到沧州坐火车,如果晚了,就给我打电话,我去接站,你就住到我家里……”
泊头绿色助学NGO组织执行人李先生说,周女士是这个爱心团队资助人中惟一的一位“上班族”。她不仅仅是资助了一个学生,更是展现了一种“人人皆可公益”的理念。他希望能够不断扩大爱心团队,让不同行业的人来关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实习生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