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发掘。
■分布着四个窑炉的组合窑炉。燕赵晚报(首席记者 李青 摄)
■人们在发掘现场参观出土的瓷器。
邢台内丘新发现完整窑炉遗迹,年代可上推到隋或北朝,有望填补中国陶瓷史的空白!昨天,“相约河西和谐内丘 品读邢窑文化——2012中国文化遗产日河北主场活动”在内丘举行,本次活动是今年我省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一个重头戏。记者当天走进正在发掘中的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为读者探寻河北考古最新成果。
燕赵晚报(记者 黄蓥)
新发现
引来九旬陶瓷泰斗
正在发掘的内丘邢窑窑炉群位于内丘县城中心,此前这一带进行旧城改造,当地文物部门在施工现场发现较多的白瓷、青瓷、窑具、三彩片等邢瓷残片,经勘探证实有多处窑炉遗迹。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管处等组成的考古队于今年5月上旬开始发掘,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昨天在现场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个奇特的窑炉组合,那是个深2米左右不规则形状大坑,沿坑壁一侧密集分布着4个窑炉,弧形窑门约有一人高,每个窑门两侧砌有砖壁,“迄今这里已发现8个窑炉遗迹,你们看到的是其中一处多窑组合,也就是说4座窑炉环绕在一个工作场周围,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场地,以前没发现过,为研究邢窑早期窑炉开凿方法、窑炉结构、工作场地功能以及烧窑过程行为等都提供了绝好的考古资料”,本次考古队队长、河北省文研所研究员王会民告诉记者,这组窑炉灰蓝色烧截面是明火烧过的痕迹,证明它曾多次烧制过瓷器,“初步推断它的年代下限是隋代,窑前工作场下层和发掘区西部有较早期的堆积层,堆积层就是当时工匠遗弃的瓷器残品等垃圾,从出土遗物看,年代或可上推至北朝。”他透露窑炉出土的瓷器残片以碗盘等百姓生活器具为主。
据了解,学术界认为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应早在北朝,但一直没有相应的发掘地点和地层包括窑炉证据。本次邢窑窑炉群发现的早期堆积层及早期窑炉正可填补此空白,这也意味着中国陶瓷史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此王会民称:“考古人一直在追寻邢窑的起点,这次的发现也许不是最早的,但应属于最早的那一批。”
昨天的发掘现场还引来了特别嘉宾,他就是九旬的中国陶瓷泰斗耿宝昌。老先生被搀扶着走遍发掘现场,看到多窑组合时他评价说“唯一的”。他还强调“南青北白”中“北白”邢窑白瓷不但风行中国,而且享誉世界,包括波斯湾、中亚都发现过邢窑白瓷。他建议内丘城关窑区遗址尽快盖大棚,保护好这一重要发现。
窑炉群创下新纪录
“这次发现有两个新纪录,有人开玩笑说这也算是邢窑考古中的‘吉尼斯’”。王会民说。
纪录一:完整的窑炉形制
这次发现的8座窑炉遗迹不但时代早,可上推到隋或北朝,发现集中而且保存完整,“至少有3座保存基本完整,包括工作场、窑门、火塘、窑床、烟道、烟囱、窑顶还有窑壁等要件都有。这么多馒头窑保存基本完好,在同期窑炉中很难得”,王会民透露内丘城关窑区窑炉群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初步分析有两个原因:“首先它处于地下,肯定比后期在地上建的窑炉易保存;其次据县志记载,内丘城史上曾向东迁移,原本在城里的窑炉‘被搬到’城外,烧窑人将其废弃,反而有利于保存。”
纪录二:奇特的窑炉组合
上文提到的多窑组合也是令王会民兴奋的新纪录,“这一发现是空前也许绝后,国内尚无发现”。他表示烧窑方式也反映当时工匠的意识和心态,“可能性很多,也许当时工匠觉得挖个窑炉不容易,干脆在一个工作场挖了四五个,而且这组窑炉是一个人看管还是几个人看管,是以一家人的还是几家人的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他表示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的发掘才刚开始:“考古像翻书,这本厚书需要我们一页页地翻出来。”
内丘要建邢窑遗址博物馆
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今后如何保护,昨天内丘方面向媒体透露,将依托发掘现场建设邢窑遗址博物馆,展示整个邢窑的烧造流程和作坊遗存,同时要为这次发掘申报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责任编辑:田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