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望都县荆庄村农机手刘永立取得跨区作业证后,正抓紧时间检修车辆。为保证今年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望都县农业局提前对300余名跨区农机手进行农机操作和交通法规培训,并指定农机维修点检测、保养联合收割机。陈卫红摄
河北省农机小麦跨区作业出现新动向———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通讯员邢曌 记者赵红梅)又是一年麦收时。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笔者电话联系了石家庄的几个县市,却很难找到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出发仪式。“近两年,由政府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越来越少了。如今,大部分跨区作业服务队都是由专业合作社引领。”省农机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河北省跨区作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跨区作业的机手有哪些影响?
适应市场需求,小麦跨区作业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谷孟昆是大名县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组织农机手参加农机合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已有3年时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就加入到跨区作业的队伍,十几年的跨区作业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他都有所体会。
“九十年代刚开始跨区作业时,单枪匹马,四面出击,经常遇到一些想不到的麻烦事。后来政府开始参与,组织一个县的机手统一出发,大致去一个地方,并在作业路线、交通运输、社会治安、气象服务等方面给予帮助。尽管如此,我们机手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还是不知所措,大家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组织,有了问题也好相互照应。于是,2009年,我们5个人发起成立了大名县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谷孟昆介绍,合作社成立后,每年夏收前,都通过本地的农机部门和河南、山东相关县市进行协商,签订机收合同,并按照合同把每个村的收割任务明确分派到每一个机手,机手只需按照规定的线路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机械作业就可以了,合作社还把机手吃住的地方安排好,让跨区作业机手吃得好、睡得好、收入好。
郭振秋是大名县的机手,今年是第一次参加由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跨区作业。“昨天上午,我们合作社组织的3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按既定路线到达河南新野,由于合作社事先已经给我们联系好了作业地点,下午就开始收割了。我一下午就收割了50多亩小麦,亩作业费50-55元,收益还可以。”5月29日,正在河南新野参加跨区作业的郭振秋通过电话告诉笔者,“还是参加合作社好,就连吃住都给我们想到了。我们只管好好干活,其他的事都不用管。”
找到“家”的感觉的不仅仅是郭振秋一个人。据了解,每年夏收季节,河北省约有八九千名机手参加跨区作业,如今,他们当中的80%都加入了大大小小的农机合作组织,通过集体的力量在跨区作业中大显身手。
【责任编辑:金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