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严管早点摊 保定拟催生更多“油条哥”

刘洪安将剩油倒入环保部门提供的废油桶里。

    常态化检查早点摊用油情况

    5月22日中午,刘洪安受一家媒体之邀去石家庄做访谈。下午3时许,他回到保定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到铺子里拉上油桶急匆匆地赶到三丰中路上的保定市植物油公司进油。“这几天采访我弟的媒体真多。可咱说句实话,哪怕被媒体捧上了天,他还不就是个卖油条的?这些活还不都得自己干?”一位自称是刘洪安大哥的男子对记者说。

    每天凌晨2时起床,然后和面、榨豆浆、点豆腐脑,5时30分开张,上午10时左右打烊。洗碗、收拾卫生,晚上9时许睡觉……即便是出了名后,刘洪安仍然过着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保定市许多早点摊主并不了解有“油条哥”这号人。

    5月22日早上,记者和一位早点摊主攀谈———“大姐,您知道‘油条哥’吧?”“啥?”“‘油条哥’啊,就是你们保定有一个靠卖油条卖出名的人。”“不知道,咋卖油条还能出名?”

    而这个摊子正位于银杏路,距离“刘家豆腐脑”不足200米。

    还有一些摊主的反应是无所谓和警惕。当被问及“您知道‘油条哥’吗”,或是记者提出“听说现在‘油条哥’生意特火,您可以跟他学学”的时候,多数摊主的答案出奇得一致:“你是干嘛的?你说这干啥?”记者注意到,这些摊主的早点摊卫生状况普遍较差,用来炸油条的油发红且浑浊。

    在距离保定火车站不远的西下关街摆摊卖早点的老刘,是少数愿意与记者聊天的摊主之一。他坦承,自己两天一换油,所用的油虽不是地沟油,但进价便宜,油质也一般。他觉得“油条哥”虽好,可自己学不了。“别人不跟他学,就我学,那我还赚钱不?”说着,他拿起根油条咬了一口:“但我比他们(指其他早点摊主)强多了。姑娘,放心吃!瞧见没?咱这馃子你大哥大嫂自己也吃着呢。再说,我两天换一次油,已经算换得勤的了。”该收摊了,他和妻子合力将锅中剩下的油倒进了一个油桶之中。这个桶就是他锅中用油的补给来源。

    对此,保定市食品保化监督所所长孙庆会表示,用劣质油、复炸油的现象目前仍较为普遍,他们查处的也不少,但主要靠突击检查,查到一家处罚一家,常态监督机制尚未形成。他透露,此次即将出台的新方案,将对食用油从生产环节开始进行把关和查处,力争从源头上杜绝劣质油的生产与流通。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