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网沧州电(通讯员刘增军马国君记者代晴)一名游手好闲的无业人员,却将自己精心装扮成无所不能的国家干部,四处吹嘘“啥事都能办”。小老板求财心切,一步步掉入陷阱,被骗13.5万元。近日,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成功破获一起诈骗案,将犯罪嫌疑人闫某某抓获,为当事人韩老板挽回部分损失。
大身份包装,骗子放下无形鱼钩
大求全 记者跟随办案民警进一步调查,渐渐揭开了这场骗局的神秘面纱。骗子闫某某无正当职业,平时游手好闲,靠东骗西骗的赃钱,把自己收拾的衣着光鲜,伶牙俐齿的他为了增添欺骗筹码,给自己头上戴了不少头衔,一会是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一会又是公安部禁毒局的干警,还要借调到石家庄公安消防总队上班(几家单位属于国家的不同系统,不存在借调一说)。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说大了别人不信。也就是这漏洞百出的谎言,成了他天天游走于一些“饭局”、“场子”的资本,时不时晾一晾自己的“身份”,靠编造的虚假头衔积攒人气,在不断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无形中撒下鱼钩。用他自己的话说,假话不断地重复,别人就信了。圈内人也纷纷能以结交这么一位大能人而自豪,不时有人介绍“生意”给他,他就等着“鱼儿”上钩那一时刻的到来。
啥事都能办,骗子抓住受害者心理
一旦有人介绍“生意”,他那副伶牙俐齿开始发挥作用,什么“刚刚把谁谁家的小孩办了上学,又给谁家的孩子安排了工作,哪个工程能不能施工,还要看他脸色。”三板斧下来,让受害者感觉找到了“真人”。 今年2月份,小老板韩某就是通过中间人李某介绍,认识的这位闫“真人”。当知道韩老板是搞工程的,闫某某就说,自己通过关系可以帮忙签到石家庄某分公司的电缆承包协议。韩老板一听欣喜若狂,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他,知道电缆工程利润丰厚,本应有的戒心,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荡然无存。4月3日,闫某某说事情有了眉目,不过需要打点疏通一下,开口20000元。韩老板没有多想就给开户为“王庆军”的卡上打去20000元,没过两天,闫又说再准备20000元的现金和20000元的购物卡。韩老板送出钱后,没等到电缆协议,只是被闫带着去石家庄和杭州以找关系为名,“旅游”了一圈。
机关终算尽,骗子还是露出原形
为了不让韩老板生疑心,闫隔三差五的向韩老板以各种理由要钱,什么总公司老板来了,他要给人家接风,主管工程的领导家中有喜事,他要给“份子”,一来二去套走韩老板现金135000元。5月10号,闫让韩老板和他去杭州签协议,在杭州又见到了在石家庄闫引荐的朋友贾某某,这位被闫说成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的贾某某和韩老板单独交流了几句,韩老板自觉上当了。贾某某也是和他一样搞工程的,被闫给骗去40多万,闫的名字是假的,身份也是假的。被警方抓获后的闫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参与办案的李警官告诉记者,应该说在这起诈骗案里,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为什么还能诈骗成功?还是那句话“利益蒙住了智慧的眼睛”。另外,生意场的竞争激烈,造成部分人相信“潜规则”,追求“潜规则”,利用“潜规则”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好处,如果人人按套路出牌,骗子也会没有了市场。
【责任编辑:田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