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爆刑警:一人险换来万人安

    

    翁小聪正在验定枪支。(照片均由翁小聪本人提供)

    “敢在办公楼顶拆解危险爆炸物,是因为他懂”

    1962年出生的翁小聪,属虎。

    坐在记者对面的他,花白头发、宽边眼镜、话语平和,并没有同事所说的“虎劲儿”。

    但这个看起来温和的人,却敢把省公安厅的办公楼顶当成拆解危险爆炸物的场所。

    省公安厅的技术部门,总要承担一些市县区公安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一次,一位县公安局的民警夹着一个炸药包进了痕检室,求翁小聪把这个收缴上来的隐患给排除掉。当时没有专门的排爆场所,翁小聪就招呼来人:“咱上楼顶吧!”

    半个多小时之后,两人带着已解除危险的爆炸物从楼顶下来时,才把这事儿告诉了同事们,办公室里一下子“炸窝”了,很多人后怕得合不拢嘴……直到今天,仍有同事跟他开玩笑:“小聪,你当年差点把公安厅大楼给炸了!

    玩笑过后,同事还是要挑起大拇指:“敢在办公楼顶拆解危险爆炸物,是因为他懂!”的确,翁小聪心里有底,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已仔细观察过,那个爆炸物是个火引爆式的,见火才炸,不见火没事。“不然夹着它过来的县公安局的同志早就完了。”

    不过,翁小聪排除爆炸物不是一开始就“艺高人胆大”的,他也有“手哆嗦”、“腿打颤”的时刻。

    1984年,翁小聪第一次排爆。那时,他大学毕业才一年多,还没接触过爆炸物。

    在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的那个现场,6个石棉瓦盒子做成的爆炸物被当地警方留下了最后一个,警方希望能从中查找到相关证据。这个留下来的炸药包,就交给了翁小聪来处理。

    当时在场的没人知道,头一回干这活的翁小聪手脚都在哆嗦,凭着“懂一些”物理知识的他,用加热的电炉丝慢慢将盒子烫开了一个洞,从中看到内部的电线构造后排除了危险,并找到一枚指纹,为破案取到了关键证据。

    从那次开始,本来想去当老师、做科研的翁小聪,开始和各种各样的危险爆炸物打交道。他的本子上记下了五花八门的爆炸装置:有移动式爆炸的,有电引爆的,有火引爆的,有拉发式的,有制式的,有手电式的……

    由于业务水平精湛,翁小聪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青年人才、全省刑侦专家,还被公安部聘请为痕检专业论文审核人。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