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旋律” 昭启新创作
——简评近年来河北省主旋律歌曲创作
胡小满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歌曲因配有寓意深刻的唱词,往往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体裁。然而,歌曲的词究竟为何着笔、谱又该如何酿曲,却因时代与文化、个人与群体诸因素影响而有着不同表现。事实表明,唯有那些紧贴时代脉搏、鲜活易懂的作品,最能赢得大众欢心,生命长存。近读《难忘太行那首歌》、《套马杆》、《好人就在身边》等一批入选河北省新创的主旋律歌曲,真切地感悟到河北音乐家对主旋律歌曲创作的新知新解与不懈追求。概而观之,其特点如下:
其一,唱词紧贴时代主题,热情讴歌民生话题。一首好歌的成功,词的内容选题、语言特色与格律结构堪称重要基石。就这一批新歌而言,无论五言体、十言体抑或更多词语的长句,每一首都撷取于生活,紧贴时代脉搏。《西柏坡的嘱托》、《难忘太行那首歌》、《亲亲的老百姓》,以村路、小河、丛林、一碗饭、一尺布、老棉被……这类普通的小物小景着眼,来映衬与讴歌中国革命的重大题材,词意活生生有灵性。《幸福》、《好人就在身边》叙述了现代人在获得极大物质享受后对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的新思考,道出了“主旋律”倡导的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的幸福内涵。《套马杆》神驰千里别开生面,以草原牧人的胸襟体现了男子汉的阳刚与阳光。这样的形象,对于现代中国是极其渴望的。《老月亮》则颠覆了人们形而上学的“月光论”,由月为题,赋予其充满真情的回忆,道出了对故里、家事、邻亲的追思怀恋。总之,一篇篇富有生活意趣、实在可感的唱词,打动心扉,更为谱就旋律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二,作为时代的需要,主旋律歌曲讲究很好体现时代性、群众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原则。旋律美是歌曲创作的灵魂。但旋律如何美,尤其是如何谱写出能够让群众听得懂、唱得会、记得住的“美音”,却非易事。这批新歌使我们看到,各位作曲家在谱曲时充分注意到了旋律的通俗易唱与记忆深刻。为此,他们惜墨如金,精心雕琢,每一首作品几乎都是一字一音,使旋律呈现出直朴的颗粒状,以便于朗朗上口;他们的作品,基本是独唱曲形式,大调式的硬朗、小调式的舒畅、舞蹈节奏的起伏,加上适度的音程跳进回环,赋予作品浓浓的抒情风;由低音区起始,在旋升中不断重复主题,最后至高音区闪现辉煌,且时时不离音调的主旋律,成为这批歌曲约定俗成的基本模式。我们从《套马杆》中即见一斑。这是一首由三个乐段构成的通谱曲,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歌调由低音区逐级而上再折回起点,苍穹般的旋律走向,勾勒出草原乐风,紧紧扣住听众心扉。两段低音区的重复、变化回旋后,主旋律在高音区再次唱响,以此深化听众的音乐记忆。无论《难忘太行这首歌》还是《幸福》均呈这般结构。可见,他们在组织乐音聚合、设计乐句乐段时,多采用起承转合的“四句头”作基础;他们的创作讲究技法而不炫技,将作曲技术的成熟隐含于自然流变的歌调之中。正是充分考虑到广大民众在使用中的接受能力,才有如此举措。这的确体现了主旋律歌曲创作要“顾及一般民众”的学理要求,也成为时下此类歌曲创作的一种范式。
歌曲一向以结构短小精干、歌调优美易唱而深受大众喜爱。河北音乐界在歌曲创作方面拥有一支力量雄厚、成果颇丰的队伍。往昔,《党啊亲爱的妈妈》、《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我的家乡在河北》等歌调广传大江南北,成为民众心中难以忘怀的燕赵文化符号。“五个一工程”歌曲创作是我国人民精神生活中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河北曾诞生了《晒盐的汉子》、《盖楼的哥们》等一批经典名曲,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如何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做好这篇“命题作文”,确需我们不断的研究新主题,运用新手法,挖掘新旋律,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能够在保持以往既有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更富有燕赵传统音乐风韵的语言创作讴歌燕赵古往今来文化的作品;如何我们能够使主旋律歌曲回旋的更有歌唱性,并在保持抒情风的同时增添一些富有叙事意味的作品,我们的主旋律歌曲将更勃发生机。而认识这些新歌的意义,正在于贴紧时代讴歌主题,服务民生满足需求,昭示经验启迪创作。
【责任编辑:殷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