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通讯员周珩 记者解丽达)近日,廊坊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强化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约束性机制,加强园区用地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管理,大力挖潜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健全用地考核奖惩体系等刚性措施,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廊坊地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腹地,区位特殊,发展迅猛。但由于辖区面积小、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此次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旨在从根本上转变以过分依靠消耗土地资源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土地由供给服从需求向需求服从供给转变,土地利用由扩张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真正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强化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新增用地指标重点用于基础设施、民生及高端产业用地,商业、商品住宅项目用地主要通过挖潜盘活存量解决。每年各地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数量不得低于下达新增用地指标数量,未列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用地。
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约束性机制,实施建设项目用地预申请、开竣工履约保证金、分阶段土地登记、用地批后公示等制度,并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强化用地合同管理。除房地产开发外的建设项目,要提供详细的用地预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书等,并组织业内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严格控制经营性住宅用地单宗供地规模,广阳区、安次区不超过14公顷,其他县(市)不超过7公顷,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3。为杜绝“囤地”行为,试行开竣工履约保证金制度,经营性用地项目按出让价款5%、其他项目按出让价款或划拨价款10%缴纳开竣工履约保证金。实行分阶段土地登记制度,根据项目开发建设期限一般为2至3年的实际,先行颁发住房建设项目有效期不超过4年、其他建设项目有效期不超过3年的土地使用证书,建设项目竣工通过验收后,再颁发剩余年限的土地使用证书。
加强各类园区用地管理。对产业类型落后、环境影响大、发展缓慢的工业集中区限期转型、逐步撤并,工业等生产性项目要优先向各类省级及以上园区集中,园区外不得规划和供应工业用地,园区内配套商业、住宅、娱乐等用地比例一般控制在15%以下,严禁更改规划或改变土地用途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实行园区设定产业、产业选择园区的供地原则,凡不符合园区产业要求的项目原则上不得供地。提高园区土地利用强度,国家级园区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省级园区不低于250万元/亩,其他产业聚集区和工业集中区不低于200万元/亩。总投资低于5000万元的项目,不单独供地,全部入驻标准厂房,纳税额省级以上园区不低于30万元/亩,其他园区不低于10万元/亩。
向花园式企业说“不”。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无特殊要求的新建工业项目,其厂房不得低于三层,容积率不得小于1.2,建筑密度一般不得低于50%,绿地率一般不得大于15%。建设多层厂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第一层全额征收,第二层减半征收,第三层以上免收。大力开展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将各类园区经济运行指标及土地集约评价成果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不达标或排名靠后的园区不得扩区,不予下达新增用地指标,停批新增建设用地。
强化和规范土地市场管理。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标准和其他用地不低于基准地价70%的控制要求,严禁以财政补贴、出让价款返还或减免等形式低价出让土地。进一步提高住宅用地标准,严格控制低密度大套型住宅用地供应,继续停止对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中保障性住房用地比重,优先保证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宅用地供应,确保该类用地比例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70%。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深入开展建设用地利用情况跟踪检查,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后,当年度及后一年度土地征收率分别达不到60%和100%的,当年度及后三年度供地率分别达不到20%、40%、60%和80%的,由于监管处置不力造成大量闲置不建的,实行通报批评,限期处置,直至冻结停批新增建设用地。建立由市长任主任的土地管理委员会,土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用地批前、批后到竣工,严格实施全程监督监管。建设项目竣工后,土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召集发改、规划、综合执法、建设、房管、国土、监察等部门实行共同验收,实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一票否决制,未通过验收的,限期整改并依据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征收违约金。
【责任编辑:田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