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栾城94岁老太义务为乡亲捏骨75年(图)

    “妈,是把她抬进来,还是咱去院儿里?”50多岁的儿子邱天忠凑到母亲耳根处大声说。张老太太一摆手,说了一句只有儿子能听懂的话,拿起剪刀和绷带就颤颤巍巍往外走。

    “这儿,还有这儿,不对。”老太太双手放到患者脚踝处,时捏时捋,说的话全靠儿子“翻译”。由于老人手劲儿不太够,过了一会儿,老人指好位置让邱天忠出力。邱天忠捏好后,老人又反复摸捏伤处,直到自己觉得捏好了,才停下来绑绷带固定。

    治疗完后,老太太帮患者掖了掖被角,含糊地说了句“养着”,就又慢慢悠悠往屋里走。

    邱天忠告诉笔者,病人不方便走的时候,都是母亲到院里帮病人捏骨,有时一天要走七八趟。老人一般晚上8时睡觉,早晨7时起床,给人看病捏骨就像上班一样,即使病人再多,有时半夜来,老人也是有求必应,从没嫌过烦,说过累。

    据了解,1918年出生的张三妮,从12岁开始,就跟家里的老人学捏骨。嫁到乏马村后,继续给乡亲们义务捏骨,至今已经坚持了75年。

    一捏就知道毛病在哪儿,几十年治疗患者数万

    在老人家里,笔者见到了很多冰糕棍儿。这些冰糕棍儿,有时就是老人的“医疗器械”。

    有一次,该县浔阳村一位姓冯的村民在建筑工地意外受伤,左胳膊两处摔断。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之后,胳膊还是伸不开,手也合不拢。后来,他找到张老太太医治。张老太太把他的断骨处再次捏开,重新进行了续接,最后就用冰糕棍儿和绷带对患处进行了固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这位村民的胳膊恢复正常。这位村民非常感谢张老太太,专门给老人送了一块写有“正骨奇家”的匾额,至今还悬挂在老人的客厅里。

【责任编辑:丁宁】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