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委1号文件解读

    核心提示

    省第八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河北兴,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持久动力,是构建和谐河北的紧迫任务,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第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2年省委1号文件《关于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注农村,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坚持“城乡统筹、三化同步”方针,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建设幸福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在特色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外向度还不高,现代农业的特色不突出,产业结构同质性强,竞争优势不明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立足资源和比较优势,着力在特色上下功夫,重点解决好“一马车不如一麻袋、一吨不如一斤、一亩不如一分”的问题,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此,《意见》明确提出:紧紧扭住“一产抓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

    “我省将着力在布局、品种、品质、品牌、营销方式五个方面出特色。”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介绍,按照切实把结构调优、产业调特、效益调高的目标,我省正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端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种植面积,加大山区、沿海、坝上等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年内全省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50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面积50万亩,新增优质果品面积150万亩,主要畜蛋禽产品产量提高10%以上。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创建1000个省部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加快建设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和500个蔬菜标准园,强力推进苹果、梨、核桃、红枣、板栗、葡萄、观光采摘等七大优势果品基地建设。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健全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年内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名牌农产品60个。此外,强化与京津对接与合作,打造冀产鲜活农产品直销走廊,建设北京河北名优农产品直销中心,推动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

    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离不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宇介绍,我省将遵循《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环京津区域为重点,紧紧围绕蔬菜、果品、苗木、花卉、水产等特色产业,每个县建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形成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按照培植龙头、壮大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年内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5000亿元,产业化经营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发展农业生产,科技是关键。”省农业厅总农艺师段玲玲认为,《意见》从健全基础支撑、科技支撑、支持体系支撑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段玲玲介绍,今年我省将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推进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责任编辑:孙婷】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