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的笑容很真诚,语言既简练又风趣。不难想象,在30年与山区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已经完全融入村民们的生活。今年1月12日,他们的培训队伍前往岗底村做集中培训。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培训了,从1996年至今,每年、每个季节、果树生长的每个关键时期他都如约而来,给村民手把手地传授知识。“我一去,村里的大喇叭就广播开了———‘李老师来了!’四里八乡能听到广播的村民们全都赶过来听培训。”李教授充满幸福地回忆说:“有的小孩一见我,就喊‘李保国又来啦’。”说完,哈哈大笑。
每次集中培训,李保国都会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村民们如饥似渴地从李教授那儿汲取致富知识。
造林绿化 李保国举家搬进山沟沟
1986年,李保国随国家重点攻关课题——— “太行山高效益造林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进入了人烟稀少的保定易县望隆村。他与课题组的同事们克服了山高谷深、风餐露宿等困难,踏遍了项目中心区的所有山头地块,获取了第一手详尽的数据资料。结合易县望隆村与邢台县前南峪村的情况,为了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层薄、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李保国在望隆村和前南峪村进行了爆破整地技术研究。
“‘有雨遍地流,无雨渴死牛’——— 山区的地方,想种树很费劲。”李保国用通俗的语言向记者介绍了他的“爆破整地”。因为是典型的石质山地,土层薄,山区的村民只能种些酸枣、荆条等小灌木。李保国和同事们在山坡上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数千次爆破试验,通过爆破在山坡上人工造梯田。爆破出深沟,再将别处的土填进坑中,形成了活土层达到一米以上,宽度在1米到1.5米之间的沟状梯田。这样使得干旱山地“聚集土壤,聚集径流”,能种植苹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
单是土质治理,李保国和他的团队就整整研究了十几年。
【责任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