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货市场期待破茧成蝶

曾几何时,在超市、网购的大举攻势下,曾经风光无限的年货市场日渐萧条。然而,这两年,年货市场开始华丽转身,强势回归。

年货大战三分天下

天南海北的特色商品,历史悠久的民俗表演,传统风味十足的老字号,摩肩接踵的人群……近日,在省会文化广场举办的年货购物节精品展销会,“锁住”了不少市民采购年货的脚步。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6日开幕以来,客流量逐日递增,目前已突破20万人次,销售额达1.4亿元。

“今年的销售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很多紧俏货品都出现了断货,不少商家已经多次从外地紧急调货来支持年货购物节。”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会长张香蒲对记者说。

市民刘大妈的家就在省会东大街的边上,年货市场开在家门口,给她的家人带来了不少乐趣和方便。“展销会开幕头一天,我就把年货置办齐了。”刘大妈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年货市场里啥都有,人多又热闹,没见过的稀罕物还能先尝后买,可乐坏了她的小孙子,“小家伙尝尝这个、喝喝那个,在年货市场上玩得高兴着呢!”

除了年味浓、气氛足,今年的年货市场还在品质提升上做足了功夫。“以前年货大集上的散装货居多,摆着乱,看着也不上档次。现在,年货市场升级成了购物节,里边的商品也变成了‘精装’货,正好满足现代人‘求年味,更求品位’的新需求。”正在购物的史小姐表示,货真价又实,年货市场受欢迎也就不难理解。

业内人士分析,从热至冷,再从冷逐热,省会传统年货市场的强势回归,与实体卖场、网络商城构成了“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

传统年货市场之殇

从几经坎坷到最后崛起,传统年货市场经历了怎样蜕变?

十几年前,赶集买年货,几乎是每一个家庭的年前“必修课”,而这一年一度的“盛事”,也在时光流转间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省商业联合会秘书长曹润亭还记得,石家庄最初的年货市场共有桥西、桥东两个。一个在现在世纪大饭店的原址上,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八一礼堂”门口;一个在展览馆前,即现在的文化广场。“当时的物资供应还比较紧张,为满足市民购买年货的需求,政府要求各级商业部门、各家商场市场都要集中春节所需物品,统一到年货市场上来‘摆摊’。”曹润亭说,那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土特产和各式各样的美食都在这里汇聚,曾经引得无数市民蜂拥而至。

然而,这种由“摊贩”支撑的年货大集从一开始就有点“先天不足”。由于商户进场后的自由租赁、流动经营,使市场内外的交通、卫生难以管理,商品质量难以监管。特别是随着超市的兴起,大集式的年货市场逐渐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淡出。期间,也有不少民间组织、企业想要再扛年货市场的“大旗”,但终因位置偏远、货品单一、超市冲击等,而不得不草草收场。

【责任编辑:殷大伟】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