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通讯员李军响 记者李海菊)刘恒信是深州市榆科镇高士庄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可他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却很不普通。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恪守着当年对父亲的一个承诺:照顾父亲的二姑田书格。如今,田书格老人已经109岁高龄。
田书格老人年轻时失去了丈夫,年老后行动不便,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上世纪80年代初,田书格被侄子——— 刘恒信的父亲接到家中照顾。随着父亲年事渐高,接力棒传到了刘恒信手中。
其实在很多外人看来,刘恒信并没有照顾田书格老人的义务,按照早年间的传统,老人已经出嫁,作为“娘家人”没有照顾赡养的责任,何况刘恒信还是侄孙辈。可在刘恒信看来,于情,老人是自家长辈;于理,父亲曾经答应过给老人养老送终,因此,于情于理他都有责任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
刘恒信家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作为唯一的儿子,他家中有母亲需要赡养(父亲刚刚去世),儿子尚未结婚,小女儿还在上学,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家6口人的日常花销基本全靠刘恒信夫妻二人种地维持。早几年,刘恒信还能经常出门打工,攒下些积蓄,近两年田书格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为了能更方便地照顾老人,44岁的刘恒信没有再出门打工,农闲时在附近打打短工,挣的钱刚够补贴家用。但刘恒信和家人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老人上了年纪醒得早,刘恒信也就每天早早起来,照料老人穿衣洗漱;天气好的时候就扶着老人出去走走,晒晒太阳;老人耳背得厉害,刘恒信就耐心地当起了“传声筒”和“扩音器”;晚上家人都休息了,刘恒信还要惦记着去看看老人的被子盖好了没有,需不需要起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人都说刘恒信这是在养自己的亲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