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人士分析认为,物价感受与家庭收入向来是相互作用的,家庭对物价感受敏感度随着家庭收入降低而增加,使得居民对物价预期有所增强。民间借贷投资异军突起
投资方面,居民投资、储蓄、消费新特征——储蓄意愿回升,投资意愿不强,消费意愿持续增长。第三季度调查显示,22.3%的城镇居民倾向于选择“更多消费”,27.4%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50.3%的居民选择“更多储蓄”。
2011年第三季度,城镇居民中投资意愿比例为27.4%,较上季度下降7.9个百分点。
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民间借贷”分别占比23.6%和17.5%,比上季度分别增加6.9和6.2个百分点。调查显示,随着民间借贷投资方式的升温,家庭参加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在10%以内的占10.7%,在10%(含)到30%之间的比例为15%,均比银行年利率高。10.5%的居民倾向于“投资债券”,较上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13.9%的居民选择“实业投资”,与上季持平。基金、理财产品的投资仍然是主要投资方式,占比为19.2%,较上季下降7.9个百分点。
因物价上涨致日常消费被动增长
2011年3季度,城镇居民中消费意愿比例为22.3%,比上季度略有回升。具体来看,居民旅游、购买汽车等消费需求增长不旺,城镇大额商品消费是唯一的消费亮点,占比为26.4%。物价上涨造成的居民日常消费被动增加。43.3%的城镇居民家庭日常消费比上一季度“增加”,较上季度占比上涨2.8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物价上涨带来的被动增长。消费被动增长,使得居民以改变消费习惯来应对消费增加。控制日常性消费的占比为45.6%,减少娱乐休闲和购买大宗商品以减少消费的比例分别为41.1%和36.7%。超五成居民认为利率低但仍无奈选择储蓄
2011年3季度,56.1%的居民感受存款利率低,但仍有50.3%的居民选择更多储蓄,特别是央行连续三次加息,使得人们储蓄意愿进一步增强。居民储蓄不是以得利息为主要目的。在储蓄目的的选择中,“养老、防病、防失业或意外急需”、“教育费”以及“买(建)房或装修”是居民选择储蓄的前三位,而得利息仅占12.7%。居民选择的储蓄形式仍以活期为主,为39%,选择一年及以下定期进行储蓄的居民占比达到34.2%,居第二位。
居民购房意愿大幅降低
超七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过高难以接受,房产新政下房价上涨预期趋缓,居民购房观望气氛浓重,购房意愿降低。当前房价水平居高不下,73.1%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选择“可以接受”的居民占比为24.1%。对于未来房价预期,8.3%的居民认为会下降,43.4%的居民认为会保持稳定,房价上涨预期有所趋缓。在目前高房价的势头下,居民继续持币观望以等待最佳买房时机。与二季度相比,未来3个月准备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降至15%,减少3.3个百分点,购房意愿降低。
[记者手记] 居民手中的钱不应再是“烫手山芋”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CPI,一边是跌跌不休的投资市场,加之负利率格局难改、楼市深陷调控迷局。想保投资战胜CPI都已经不易,更不能奢求什么“财产性收入”,居民手中的钱袋子今年以来似乎一直是一块难以降温的“烫手山芋”。
在这种情况下,最原始也是最具争议的民间借贷成为了居民“最佳”且又无奈地选择。众所周知,民间借贷处于灰色地带,高收益往往暗藏着高风险,且不断爆出民间借贷滑向非法集资深渊的个例。居民的这些投资风险也在积聚。
就在上周,银监会专门发出通知称,需警惕“人人贷”类型的贷款风险,实际上,这种专门在出资人与“贷款人”之间从事居间的担保公司与贷款公司在今年爆发式增长,银监会警示及时且必要。然而,不少居民向记者反映了他们的困惑:我们的钱到底该放在哪里?如何不再使居民手中的钱成为“烫手山芋”,恐怕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命题。(燕赵都市报记者武岩生)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