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职工常年在井下作业,工作环境差,生活不规律,重体力劳动时间长,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鉴于此,该矿共建立了18个心理疏导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并让各区科党支部书记兼职心理咨询师,使广大职工有敞开心扉、倾诉心声的对象和场所。同时,编制符合本矿实际的人格特质分析、心理健康分析、生活事件分析、职业意识分析等四类心理测量表,建立职工心理档案,定期评估与分析职工心理现状,为职工心理不适进行全方位把脉疏导。在此基础上,设立“周二群体心理疏导日”,解决共性障碍;建立矿领导“相约周三”接待日,畅通企业与职工、干部与职工的交流渠道;举办“周五岗位危机助解日”,缓解职工技能困惑;设置“周日健康心理警示日”,提振安全生产信心。
为解决职工心理失衡问题,该矿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像对待自己亲人那样对待职工,在追究安全生产责任上,出现问题首先追究干部,干部职工均需追究时则坚持干部就重群众就轻。同时,坚持采取召开亲属联谊会、邀请矿嫂到矿参观、双节期间向矿工亲属发放安全信等方式,营造温馨、贴心的氛围。他们还在井上建设室内健身馆,为每位职工建立兴趣档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职工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和释放。
针对一线矿工大部分来自低收入家庭、养家负担较重的实际,该矿提出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努力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并完善了领导联系困难户、定期帮扶制等措施,建立了金秋助学、大病医疗救助等长效机制,2010年用于帮扶救助的资金就达28万元。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该矿职工气更顺、劲更足,一项项生产纪录被刷新,矿井实现了十年安全生产。
【责任编辑:侯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