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构筑转型升级的“承德路径”

    承德日报讯(记者 张青龙)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转型升级成为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

    发展慢、总量小、实力弱的承德经济,向哪里转型?又将如何升级?

    放在中央和省的大格局中去衡量,放在周边竞相发展的态势中去比较,承德一直在探寻符合市情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径。

    “把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为战略引擎,推动一产、二产、三产整体提升、转型升级,向高端走,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市委书记杨汭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清晰的阐述。

    仲夏时节,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深切感受到了产业转型升级奔涌着的发展动力:密集的现代化厂房,生产繁忙;高精尖的工艺设备,加紧安装运行;新兴企业集群发展,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承德经济转型升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任务,其发展“路径”也愈加清晰。

    传统产业——转出“速度”,升上“高度”

    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档次,决定着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

    立足承德实际,调结构、转方式不可能一次性摒弃传统产业,关键是如何促其加快转型,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市委书记杨汭指出,承德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停”下来转,不能“慢”下来转,不能靠做“减法”来转,必须把总量做大,把实力做强,把产业做优,让发展更充分。

    记者走进上板城工业聚集区,只见钩机挥舞,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总投资6.9亿元的露露5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8月5日正式启动,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94000平方米,将建设一个主剂厂、一个制罐厂、一个实罐厂,其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在承德。

    作为我市技改扩能一号工程、河北省201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露露技改扩能项目的启动建设,标志着作为全国饮料20强之一的露露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发展战略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同时它也是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将投资72亿元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新建和续建技改项目65项。今年以来,许多正在建设的项目都呈现出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点。

    承德舒适园艺工具迁址扩能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创汇2.5亿美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并拉动当地包装、五金等相关行业发展。

    河北怡达果品深加工扩能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加工果品5万吨,年产山楂休闲食品1万吨,水果罐头1万吨,醋酸饮料1万吨,醋酸胶囊60吨。年可实现产值3.07亿元,利润6990.1万元,直接增加就业1670人。

    滦平县博雅生态有机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3.2亿元,利税3000万元,可解决150人就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承德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承德保利满王铂钯综合开发、隆化百万吨高纯生铁、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承德钛通钛产业园、龙城含钒低合金钢管、兴隆北大青鸟3G产业研发基地、承钢扩能等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

    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快发展。如今,我市传统产业由单纯注重量的增长向速度质量同步提升转变,逐渐跳出靠资源低水平开发、企业低成本扩张、产业低层级推进的格局,正在实现“华丽转身”。

    新兴产业——强势“发力”,高速“扩张”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和决定性因素,是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为此,我市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抢占转型升级“制高点”的一柄“利剑”。

    7月21日,承德新兴产业示范区核心项目——中建材滦平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奠基。这是滦平县第一家由央企投资且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新材料生产企业。依托此项目,滦平县将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惟一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生产加工基地。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税金2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0个。”据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一期200亩建设用地指标已落实,预计年底前可完成一期2条生产线主体工程。

    “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倒禾又折树,让人头发蒙。”这是过去人们对坝上为风所困的真实写照。如今,恼人的“白毛风”已成为绿色清洁能源的“宝贝”,风力发电已成为承德最具潜力的新型绿色产业。

    未来五年,我市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将致力于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截至6月底,我市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24.79万千瓦,累计向社会输送清洁能源42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2.73亿元,已经成为京北清洁能源基地。

    连续数日,记者踏访各个县区,感受至深的是诱人的绿色、清新的空气、充满山野色彩的自然风光,正在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倾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加快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休闲旅游相配套的项目建设,把良好的山水、冰雪、草原、温泉等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相融合,实现从观光游向休闲游、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基地。

    加快新型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将矿产资源的利用由初级开采和初加工阶段,向高科技产品的深加工领域推进,打造“中国钒都”。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利用生态和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与京津的“农超对接”,抢占高端市场,建设京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新兴产业强势“发力”,高速“扩张”,发展格局中呈现出的这些“绿色”,让承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产业聚集区—— 创新“集群”,加快“领跑”

    在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重的新形势下,产业聚集区不仅是招商引资的窗口、生产要素聚集的平台,还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在项目落地、融贷资金、经济转型、拓展城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聚集区是承德发展的‘软肋’,承德‘十二五’发展必须有一大批产业聚集区来支撑,这也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市委书记杨汭指出,产业聚集区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仅要解决思路窄、办法少、畏难情绪重的问题,更要提高执政境界,从根本上克服目光肤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投资向园区倾斜、政策向园区优惠、力量向园区加强的思路,我市将2011年确定为“产业聚集区建设年”,力求创新集群,使产业聚集区加快领跑经济发展。

    丰宁、滦平等9个工业聚集区已成立了专门的聚集区管理机构,部分聚集区正在积极筹建“管委会+开发公司”管理模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聚集区建设目标,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全市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316.25平方公里,入区企业609家,就业人数达8.6万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9个,基本完成起步区建设目标。

    全市工业聚集区共收储土地2.2万亩,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聚集区水、电、路、汽、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3.15亿元。

    紧紧围绕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各类工业聚集区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数据显示,全市工业聚集区内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7个,已完成投资50亿元,投资规模相比去年有较大提高。

    聚集区规模效应逐步扩大,档次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双滦钒钛冶金产业聚集区、平泉县工业聚集区、宽城龙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滦平京津产业转移聚集区、承德县下板城工业聚集区等5家工业聚集区被批准为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在全省首批71家省级工业聚集区中排名第六位。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全市工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我市下半年将组织隆化钛产业聚集区、丰宁县工业聚集区、营子矿区经济转型产业聚集区积极申报第二批省级工业聚集区,并力争全部获得批准。

    记者感言:

    推进转型升级,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十二五”期间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按照“1+2+3”的产业格局,率先发展休闲旅游战略支撑产业,做大做强钒钛制品、现代农业两大基础支撑产业,积极培育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三大后续支撑产业的发展目标,以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有不转变发展方式就没有出路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有舍得放弃一些眼前利益的眼光和胸怀,要有敢于冲破难关的勇气和魄力,以更大的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既要推动经济总量加快增长,更要实现质量、效益、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正如市委书记杨汭多次强调的那样,承德已经到了不调整经济结构、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候了,这是承德必须闯过的一个重要“关口”,没有余地、没有退路,认识越早越主动,行动越快成本越低、代价越小。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张阳】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