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色记忆”系列报道之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瞬间的永恒

 

    1948年5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五一口号”

    从下一个时光里,我们再次感受到女子翻身后的地位。这还是一个远镜头,正面是一排女青年,一律齐肩短发,便服大襟棉袄,大部分盘着腿,个别的还直直地伸着两只解放足,英姿飒爽。背对镜头的是一溜男青年,大都戴着瓜皮小帽,腰间有的打着布褡包,有的打一根绳头子,下身也都是俛腰大裆裤,上边是深色的小袄子。中间一位干部模样的人捧着一本小册子在宣读。这是1940年,晋察冀边区村民在进行民主投票选举村长的场景。

    接下来,跨过时空隧道,进入了当年的“豆选”现场。几只粗瓷大碗,依次摆放在候选人背后,选民们从他们身后鱼贯而过时,把手里的黄豆投入自己赞成人背后的大碗里,豆多者当选。这是根据大多数选民没文化采用的投票方式。当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女士来到边区,亲历了选民投豆,也亲历监票唱票和确定人选的经过。这位外国女记者不胜感慨,她在后来撰写的《中国的战歌》中感叹:“这是比近代英美还要进步的普选!”这里流传着一个歌谣:“杨柳叶儿青,杨柳枝儿长。今年要选一个好村长。不选那滑头鬼,不选那白脸儿黑心狼……”

    下一个镜头里是一位老人和一个青年人,他们都高举着一个牌子。老人70岁左右,精瘦的身材,肥大的白色土布衣裤,白色的山羊胡子,黝黑的面孔,高高的鼻梁和颧骨,由于过于用力举着牌子,又由于用力看着左后方的青年人,他臂膊上青筋暴露,眼面上几乎只剩下两片大大的眼白。可惜老人举的牌子因为是软纸板,也因为那个瞬间有风吹来,纸板一角朝后折去,几经辨认,才能看出人名是“李一之”,下边陈述理由是“不辞劳苦来抗日,保卫咱们来生产,我们保证把他选。”老人左后边的青年人也瞟着右前方的老人,他二十岁上下,浅色土布衣裤,一顶崭新的草帽,他腰板挺直,上唇微抿,下唇紧绷,目光炯炯,牌子上赫然写着“杨样,真能干,合作社工作强,咱们大伙把他选。”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群众在这次大选中的率真、坦诚,更反映了根据地民主风气之清正廉明。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孙婷】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