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的前世今生:“王二小”是一种精神(组图)
河北新闻网
2011-06-21 06:04
责任编辑:李瑾
【字号

本站搜索

    探访故居

    重走平山二小送信之路

    南滚龙沟村村史展览室旁边还挂着两个名牌——— 平山县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德育实践基地。史林山老人现在是义务的村史讲解员,他向记者讲述起新中国成立后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激动,他用自己编的如诗般的讲解词表达了他的激动之情,“原来的南滚龙沟是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羊肠小道难行走,依靠肩担和背驮,山上光秃秃,有雨满山流……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绿化荒山,条条渠道水长流,高高太行万重山,青葱翠柏风光好,沟沟岭岭紧相连,层层梯田披锦绣,千年的荒山变绿山。”荒山绿化后,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悉,该村还将开发成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增建晋察冀日报社纪念馆,为当地的红色旅游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铧子尖,寓意山势陡峭如犁铧的尖。当年《晋察冀日报》就设在这里。记者爬上了铧子尖,来到了阎二小的故居,并重走了阎二小当年深夜送信之路。现在的山路是去年刚刚修好的,已经没有了当年“羊肠小道”的容貌,记者看到的是满眼的洋槐树、山杏树、黑枣树、楸子树、漆树,时不时还有五彩的蝴蝶飞过、矫健的松鼠溜过。来到二小故居,记者仿佛又回到电影中的情境,尽管现在是重新翻盖过的,但低矮的墙头、简陋的石头土坯房、院里灶台上的两口大黑锅、石碾,都给人强烈的怀旧感,记者了解到,较大的房间当年是报社的编辑部,而二小一家住在了较小的房间,报社的排字房却是在二小家的牛棚。下山时,记者在当地村支书李书记的带领下重走了王二小当年的送信之路,并参观了二小墓碑,碑文中的“重建之前仍土丘,隐于荒草,令人心碎”让记者感受到了后人对小英雄二小的敬仰之情。

    燕赵都市报记者 秦 菁/文赵海江/摄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