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的前世今生:“王二小”是一种精神(组图)
河北新闻网
2011-06-21 06:04
责任编辑:李瑾
【字号

本站搜索

    1941年9月,日军在平山县石片坡村设立了临时指挥所,兵分几路对平山一带进行“梳篦式扫荡”。9月16日,一路日军进犯到铧子尖村时,看到了正在山上放牛的阎二小。日军逼问阎二小:“八路军在什么地方、军用物资在哪里?”二小装聋作哑,日军用刺刀顶着他带路。史林山老人对二小哥最后的记忆永远定格在了这些片断上,“二小哥为了我的安全,就催我赶快去送信然后随着报社转移。我当时送完信想确定二小哥安全不安全,就偷偷爬到山头往下望,当时鬼子们左右夹着他,还有一把刺刀顶着他的后背。一路上二小哥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敌人问啥他都摇摇头,把敌人带到山顶以后,二小哥本想抱着一个敌人滚到山崖下去,但因年少体弱,最后被敌人给挑起来捅下了山崖……”说到这里,史林山老人已经哽咽地说不下去,眼泪淌满了双颊,“我当时哭不敢哭、喊不能喊,就这么又失去一个亲人。后来埋伏的队伍将敌人全部打死,战斗结束后,山沟里鸦雀无声、一片静寂,我疯了似的要找回二小哥的尸体。我以后再也看不到二小哥拿卷纸筒放哨、用竿子挑着褂子‘摇旗’、听不到二小哥喊‘鬼子来了’。”

    阎富华的英雄事迹很快传开。史林山回忆说:“在二小哥牺牲后,住在南滚龙沟附近两界峰村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记者方冰,就来采访他的事迹,我是流着泪向他讲述了二小哥牺牲的全经过。”后来方冰和作曲家劫夫共同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在刊登在《晋察冀日报》的《老百姓》副刊上之前,史林山同周围的小伙伴都已经会唱了,每次唱到“敌人把二小挑到枪尖”时就唱不出来了,他说:“自此以后,虽然我们没了孩子王,但却继承了二小哥的精神,不怕牺牲不怕斗争,手拿红缨枪,把鬼子赶回东洋。”而对于歌中为什么把“阎二小”改成了“王二小”,史林山老人解释了其中缘故,“‘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应该断句成‘那放牛的孩子王——— 二小’。”

    涞源:老作家陈模出版革命纪实小说

    涞源县的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所以也有说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根据涞源县的王二小创作的。涞源县王二小用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还卧在山沟里,人们称它为“血色石”。据悉,老作家陈模6下涞源,创作出版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他认为,涞源的王二小就是歌中所唱的放牛娃。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