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红色足迹】记城南庄感悟晋察冀边区军民鱼水情

2011-06-17 08:48: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黄土岭上“名将之花”凋零,白洋淀中雁翎英雄驰骋,气壮山河的狼牙山五壮士,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抗日英雄马本斋,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这些都是当年发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传奇故事。而“导演”了这部气势磅礴的历史大剧中的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政府,其驻地则是坐落在太行山里的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 阜平城南庄。这里,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称——— “华北延安”。

    胭脂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群山环抱中的城南庄花红柳绿,翠柏苍郁。近日,我们来到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在一张张浸染岁月风云的照片前,在一件件经受过昔日战火的文物旁,思绪再次回到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平津沦陷,华北沦陷!民族危急关头,一支3000人的八路军队伍,穿越崇山峻岭挺进到晋察冀交界的地方。1938年1月14日,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巍然挺立在敌后,成为华北抗战的中流砥柱。

    历史无声,岁月有言。纪念馆里,陈列的战利品默默地讲述着晋察冀军民的辉煌战绩:抗战八年,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击毙击伤日伪军35万余人;晋察冀所属正规部队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发展到九十万人。冀中、冀晋、冀察、冀热辽……晋察冀根据地纵横数千里,2550万人民从日寇的铁蹄下获得解放。

    “敌后广大人民群众对抗战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最可靠基础。”晋察冀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聂荣臻元帅深情地写道。

    妇女为前线战士赶制被服、边区人民组织担架队抢救伤员、儿童团员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部队协助农民整修被水冲毁的农田……纪念馆里的文物和照片,记录着当年的军民鱼水情。8年抗战期间,阜平这个只有9万人口的小县,有2万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壮烈牺牲,被称作“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

    一支军队,因何得到群众这样的拥护和热爱?

    讲解员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2年春天,晋察冀边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日寇的反复“扫荡”,加之罕见的大旱,边区军民不得不以野菜、树叶艰难度日。在这个时候,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下发了一个特殊的训令:部队所有单位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们留给群众吃。全边区部队严格执行这个训令,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

    荡涤沧桑岁月,战火硝烟已尽。不变的是,这里的人们对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元帅街”、“将军路”、“抗战路”和“解放路”,走在城南庄的街头,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我们老区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阜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强介绍,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程,近2万平方米的边区纪念馆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将更加完整地展示晋察冀军区的发展历程;全县境内的10多处革命旧址,也正在规划整合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增强教育功能。(河北日报记者牛海 通讯员韩瀚、任宝丽)

【责任编辑:丁宁】 【红色足迹】记城南庄感悟晋察冀边区军民鱼水情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m.fidreport.com/2011-06/17/content_2090243.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