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三十公里的这两所学校为何如此亲密无间,携手发展?这得益于从2010年开始,武安市着力构建的“城乡联校共同发展”新机制。按照“共享、互补”等原则,组建联盟校,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
到目前,武安市已组建了由城区12所优质学校与72所农村学校参与的12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占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32%左右。二中和七中正是参与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的两所学校。
2010年以来,武安市共选派37位城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骨干到农村山区结盟学校任业务校长。通过组建联盟校,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互相挂职、对口帮扶、送课下乡、联合教研等活动。2010年城区联盟学校346名骨干教师与农村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了城乡教师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良好机制,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共同体’就是城乡学校共同探讨如何发展的组织。”5月23日,武安市教育局局长祁有山说“在平时,城区学校会向每所农村学校派出1至2名教育骨干,向农村输出教育成果、管理模式,实行管理统一、校园文化交融,为农村学校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开展“同上一堂课”网络联盟学校活动, 针对农村教学一个萝卜一个坑,平时教师们抽不出时间到城区学校求教的状况。该市城区实验小学和阳邑小学等6所城乡小学结成网络联盟学校对子,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开展视屏公开课,依托武安教育发展网开展名师网络送课下乡,让农村学校老师通过网络视频,跟他所在学校建立“网络联盟”学校骨干老师们交流教学心得,提高了教学质量。2011年,全市计划投资7000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升级工程,使布局调整后保留学校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室“班班通”。 各乡镇和较大规模学校均建立“校园网”。
开展组团支教,破解支教低效困局
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武安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70%在农村的现状,每年选派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服务,加强校际间、老师间相互交流。名校为弱校跟岗培训,弱校借鉴名校的发展经验、模式。即以名校为龙头建立城乡联盟学校,名校带动成员学校发展,开展百校结对,组织师徒牵手,实现教育信息网络城乡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