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一农民节衣缩食办起图书馆

    59岁的赵东其是赞皇县曲江村村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创办“农村图书馆”,让乡亲们免费看书。为了这个目标,十几年前,赵东其节衣缩食在自家建起了图书馆,为了给图书馆买书,这些年他一直在北京打工。

    为筹钱买书 两年没回家

    赵东其是赞皇县曲江村人,从小就酷爱阅读,那时要跑几十里路去图书馆借书看。为改变家乡文化落后的现状,十几年前赵东其就节衣缩食在自家建起了一个图书馆,免费向村民开放。“农村落后就是因为文化落后,所以我想建个农村图书馆。”赵东其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他一直在北京打工挣钱买书,只要发了工资,他就会买书,可资金有限,他买书的能力有限。“他这人好面子,凑不到书、办不起图书馆,他就不回来,他已经两年没回家了。今年春节回来了,这不,昨天又出去打工了。”老赵的妻子邱菊英满脸无奈地说。

    邱菊英说,家里有4个孩子,两个闺女都已结婚生子,三闺女还在上大学,学费每年八九千元,小儿子在外打工,眼看也到了结婚的岁数。老赵在北京当仓库保管员,月工资1500元,“他工钱的一半都买书了,家里的三亩多地年收入也不过2000元,如今全家人就靠儿子打工赚点钱。三闺女的学费都是另外两个闺女凑的。”

    对老伴爱书,邱菊英之前反对,但日子久了也理解老伴了,如今老伴不在家,她成了“管理员”,“他这辈子没别的念想,就爱看个书。”

    自家办起“农家图书馆”

    老赵家的门口外墙上挂着一个酒盒做成的收报箱,里面有份报纸,全村独一无二。“这是女儿给我订的,以前她们都不支持我办图书馆,现在她们思想进步了。”老赵美滋滋地说。老赵家共三间正房,一家5口人挤在两间房里住,另一间堆满了箱柜和书架,箱柜里都是书,“这间房用作图书馆。”

    赵东其家的这个图书馆名曰:“赵良弼图书馆”,而且屋子的墙上还贴着一张古人画像,其人就是赵良弼。曲江村有2700余人口,其中四分之一姓赵,都是赵良弼的后人。赵姓村民介绍,赵良弼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著名外交家、教育家,为发展教育,在那个时代,赵良弼倾家产置学田五十顷,“赵东其之所以建这个图书馆,理由之一就是继承先人传统!”

    老赵坚信,一个人哪怕只读一本书,也有可能改变命运,改变落后的思想,改变落后的农村。他的图书馆开馆后,大女儿答应帮忙照看,老赵又一次踏上了他的打工路,边打工边赚钱买书。

    村干部郝合义说:“早在几十年前赵东其就是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那个时候读过高中的算是才子啊。”年轻时赵东其就视书如命,整天琢磨到哪儿去讨本好书,“他肚子里墨水多,三国啊,小八义啊……讲得津津有味,大家伙都喜欢找他聊天去!”

    万册图书免费供村民借读

    眼下,农村已是春耕备播时节,但在曲江村一早一晚村民们还会陆续到赵东其的图书馆去借书或还书,赵东其的老伴一边忙着做饭,一边还要挤出时间规整书架。

    房屋改成的图书馆十分简陋,但书架上的书却摆放得整整齐齐。从《徐志摩的情话》到《唐诗三百首》,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大棚菜种植技术》,包罗万象,足有上万册。赵东其的儿子赵飞拍了拍书架旁的麻袋,“还有好几袋的书没地方放呢,是前段日子我爸从北京弄来的。”

    在大女儿赵彩霞眼里,父亲的生命里除了书还是书。赵彩霞说:“刚上学识字,爹就给我讲赵良弼将军的故事。人家别人箩筐里背的是干活的家伙,他背的全都是书。”父亲为了建图书馆外出打工已有四五年了,中间有两个春节都没回家过年了。

    赵彩霞说,看着父亲这么用心张罗图书馆,打工也挺辛苦,自己也尽力帮父亲分担一些图书馆的工作,没事就过来打理一下。“看到父亲的农家图书馆确实方便了不少人看书,我也打心眼里高兴,也希望更多人从图书馆中受益。”

【责任编辑:李瑾】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