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记者杨倩、马路、陈凤来到衡水市桃城区曹家圈村采访,听说记者来采访联村供水的事,过路的村民都停下脚步凑过来,开心地议论着:“盼了多少年呐,终于俺们也用上自来水了,政府可是做了件大好事!”“各户的水表都统一安在了巷口,按走的字交水费,公平。”“听说专门有人管自来水水质监测,俺们心里头可踏实了。”……
从这一张张笑脸上,记者们读到了“信任”。
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上午,在沧州市运河区大季屯拆迁指挥部,记者张近情、刘清波目睹了三名村民向村支书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感人一幕。作为目前沧州市规模最大、占地最多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去年仅用了130多天,这个村1762户、4500多名村民就高高兴兴搬了家。“入党申请人说,是干部们无私忘我的精神感动了老百姓。春节前,该村有66名村民申请入党。”张近情告诉我们,那一刻,他看到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群众工作做好的巨大成效,感受到了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
低保户得到更多关爱,老年人过上安心晚年,下岗职工实现创业梦想……记者们一路采访,一路感动:深入基层,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过去一年,各地党委和政府一心为民办实事、谋福利,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到基层去!我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新春走基层,是一种召唤。把新闻扎实地写在大地上,文字里就有了泥土的芬芳。
身在群众中,情系百姓心,下笔方能动人。许多记者感悟,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是改进作风文风、提高能力素养的一次生动实践。正是由于下到了最基层,才真正触到了时代的脉搏、看到了生活的本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感受真切了,写稿时鲜活的事例就会信手拈来,语言也变得丰富多彩。
新春走基层,更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深埋在每一个深入基层采访的记者心中,体现在不辞辛劳、克服困难、扎扎实实的采访中。
除夕,万家团聚之时,记者田瑞夫登上石家庄开往广州的T89次列车,《列车上的婚礼》记录了石家庄客运段两位年轻乘务员特别的“列车婚礼”。回石家庄后,他没有休息,又驱车赶往省会周边县区及衡水市继续采访。
年三十坚守岗位的狱警,年初一加班的医生护士,敬老院里的志愿者,建设工地的工人,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拍摄《今年春节不回家》,摄影中心的7名记者全部成了过年“不回家”的人,拍摄了近百幅(组)内容鲜活、时效性强的新闻图片。
拿起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燕赵大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累累硕果,燕赵儿女欢天喜地、共庆佳节的幸福生活。记者们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过年,虽然没有陪伴在亲人身旁,有些自责,但却尽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深感自豪。
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让记者们在贴近中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深入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在思考中理解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责任,“这次采访会成为一笔精神财富,滋养我们的新闻生命”。
河北日报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日前编辑部已经决定,将“走基层”作为《河北日报》的一个固定栏目,长期开办下去。“只有坚持‘三贴近’,新闻报道才更具有生命力。”
到基层去!身处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有这样的自觉,这是河北日报记者光荣的使命。(河北日报记者霍晓丽、赵晓清)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