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至2月17日,河北日报12路采访小分队深入城镇乡村,倾听基层声音,记录多彩河北,讴歌火热的生活、伟大的时代
踏着春的节拍出发,我们在路上。
从塞外高原到冀南平原、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1月24日至2月17日,本报12路采访小分队深入全省各地城镇乡村,倾听基层的声音,记录多彩的河北,用心讴歌火热的生活、伟大的时代。
易县小伙子赵凯《我邀总书记擂大鼓》、张北县喜顺沟《大红灯笼挂新房》、邯郸抗旱工作人员《有备而战力保春灌》……在这些真实感人的新闻现场中,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幕幕欢乐的场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串联成一幅燕赵新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优美画卷。
到基层去!我们找到了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
新闻永远在路上,我们今天再出发。“新春走基层”记者小分队新闻采访活动,是河北日报根据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部署,精心策划的一次大型春节期间集中采访活动,12支记者小分队由编辑部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驻各市记者站记者组成。1月24日,还在活动的启动阶段,记者们已背起行囊,闯进了“春天里”。烟花璀璨的城市社区、欢声笑语的农家小院、默默坚守的节日岗位上……都留下了小分队记者的身影。
沉下去,“接地气”,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党的新闻事业之根深深扎根在人民之中,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在基层群众中。
出发前,记者董立龙买了一双浅蓝灰色的运动鞋,在开滦集团唐山矿下井时,鞋让矿井水浸成了黑色;到栾城县了解春耕抗旱,麦田里的土又把鞋子染成黄色;在冀州市庞家庄村,为了照几张村民浇地的照片,他把视线完全锁定在取像框,近一点,再近一点,不知不觉间踏进了刚浇过水的田地,拔出脚来,他的鞋子顿时成了一双泥鞋子……
10多天内,董立龙的新鞋变了好几种颜色,但他也写出了《千米井下迎新春》、《农田解渴的“最后一公里”》等鲜活的现场新闻。“我想过,如果不深入基层亲身经历,能否写出这些稿件,答案是肯定不能。因为扑下身子才能抓到‘活鱼’。”他说。
在河北日报新春走基层的记者队伍中,葛西劝已经年过半百,是这支队伍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但是他的发稿数量一点不逊于年轻人。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