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88岁婆婆贴榜传儿媳孝行



 

    核心提示

    望都县柳陀村88岁高龄的郝瑞灵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腿脚相当利落。当人问起她长寿的秘诀时,老人笑呵呵地说:“我能有这好身体,多亏了孝顺媳妇爱菊的精心照顾。”就在老太太这笑呵呵的背后,儿媳41年孝顺婆婆与婆婆贴红榜宣传儿媳孝行的佳话,在十里八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婆婆贴榜传儿媳孝行

    2010年11月25日,望都县柳陀村村委会大院。

    这天,村里一年一度的庙会已接近尾声,庙会的“压轴戏”是道德楷模们披红挂绿在台上接受表彰。陈爱菊就是获奖者之一,她四十一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婆婆,撑起十一口人的大家庭,理所应当受到褒奖。

    身材瘦小、面容清癯、白发斑斑的陈爱菊腼腆地走上领奖台,台下乡亲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时光追溯到四年前。2006年1月27日,农历腊月廿八,柳陀村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打扫庭院,清新的空气中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过年气氛。泛湿的街道上,一个身形微胖的老人迈着与她年龄明显不相称的脚步,快速向村委会走去。这天,她一改往日双手背后悠哉的步伐,手里攥着两样东西,似乎要急着做什么。

    这位老人是陈爱菊的婆婆郝瑞灵,她手里拿的是一支毛笔和一张红纸,要找村委会主任刘怀清,让村主任宣传一下自己的好儿媳。“儿媳妇待我太强了!你帮我写张红榜,贴在大街上表扬表扬她!”

    年过六十的刘怀清对陈爱菊的孝顺之举早有耳闻,但老太太今天的行为还是让他吃惊不小。刘怀清细细倾听老太太的讲述。

    四年过去了,刘怀清已无法追忆起老太太当时具体讲了什么,只记得她讲述的是三十多年间发生在婆媳之间的故事。从那时起,刘怀清萌生出在村里开展“五好家庭”评比活动的念头。

    那年,陈爱菊成为首届评比的获奖者。继而,她成为每届评比的获奖者。

    这一次,刘怀清没有像张贴广告一样把陈爱菊的事迹贴得满街都是,而是邀请望都县电视台为其录制了专题片,发放到家家户户,号召柳陀村民向陈爱菊学习。

    家庭妇女成了主心骨

    陈爱菊今年64岁,四十一年前从四公里外的南陈庄村嫁到柳陀村。自此,她成了妻子,成了儿媳,成了姑嫂,后又为人母,为人祖母。

    1972年,结婚三年有余的陈爱菊已习惯了自己的新角色,可丈夫王海鹏的不幸遭遇将这个本该轻轻松松相夫教子的女人推向了家庭主心骨的位置。

    那年,26岁的王海鹏在工地上劳作时,一刹那的恍惚大意,推土机冰冷的铁铲无情地扫断了他的左腿。在那个医学欠发达的年代,经过一番救治,腿终于保住了,但接骨时的错位令他的腿足足短了五厘米。伤痛的折磨使原本坚挺的家庭顶梁柱变得脆弱不堪,让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变得摇摇欲坠。紧要关头,善良的陈爱菊撑起了行将崩塌的家。

    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种地做饭,缝缝补补,料理家务,一个农村女人应有的手艺她样样在行;她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努力用自己的手艺为身负的每一个角色做出最充分的诠释。

    可她又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1993年夏,麦收在即,望着地里随风起伏的麦浪,陈爱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挽起浸满汗水的衣袖,正打算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将这丰收的小麦收仓入库,死神却和她开起了玩笑。

    起初的感觉是胸口发闷,可整日为麦收奔忙的陈爱菊认为是疲惫的表现而没有在意。没过几天,站在田间,头顶烈日的她突然感到胸口疼痛难忍,本就瘦弱的身体悄无声息地倒在了麦田边。

    幸运的是,下地干活的村民发现了她,赶忙用拖拉机送到望都县医院。经诊断,陈爱菊患的是冠心病,经过一番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后又转至保定市252医院继续治疗。躺在病床上的陈爱菊,每天盯着药瓶中的点滴,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日子。

    走出鬼门关,陈爱菊也就和各色药品结了“缘”,服药成了她每日必不可少的内容。寒来暑往,桌面上的瓶瓶罐罐不知更换了多少次。

    走出鬼门关,陈爱菊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如今孩子们已抚养成人,老伴也开起了小卖铺,只有那日渐年迈的婆婆让她放心不下。

    让婆婆活在“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歌曲《春天里》唱出对生命的几多忧虑,可这忧虑绝不会在郝老太的心中生根,因为陈爱菊千方百计让婆婆老有所依,想方设法让婆婆活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春天里”。

    郝老太居住的东屋是家里的正房,被褥家什摆放得整整齐齐,地面门窗收拾得干干净净。在这寒冬腊月,厚实严密的铝合金窗户挡住了户外逼人的寒气,将阳光的温热悉数透进房内,墙壁上的暖气的温度恰到好处。这样的房间,让人舒服得有些慵懒了!

    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陈爱菊的用心。

    2003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七,郝老太患肺炎住进了医院。陈爱菊看着婆婆被病魔禁锢在小小的房间里,病床上的郝老太烦躁不安,心直口快的她不时说出一些生硬的词句。面对不中听的话语,儿子顶了回来,陈爱菊却一言不发。她的感情并不麻木,她也感到委屈;她并非无动于衷,而是选择了理解与体贴。

    一个月后,郝老太康复出院了。陈爱菊却像变了个人似的,清瘦而憔悴。

    接送婆婆打牌

    如今,年近九旬的郝老太在儿媳陈爱菊的照料下,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手脚灵活,思维敏捷。

    对于郝老太来说,玩纸牌是休闲,每日吃过早饭午饭,郝老太总会揣着孩子们给的零花钱,走街串巷来到牌友家,与她那些70多岁的好“妹妹”们一起玩玩牌。五毛、一块地玩儿,赢了不喜,输了不恼,打发了时间,打出了快乐。为了让婆婆安心玩牌,陈爱菊做了不少“后勤”工作。

    2009年深秋的一天,郝老太来到牌友家,老姐妹四人像往常一样围坐在牌桌旁,你来我往,其乐融融。谈笑间,天空阴云密布,雨水打在窗户上,有人露出担忧的神色,郝老太却兴致不减。这时,铁门一响,门缝处走进来一个撑伞的人影,是陈爱菊特意来接婆婆回家的。

    看到儿媳的身影,郝老太来了精神,双手撑膝从板凳上悠悠站起,跟儿媳一起回了家。凄风冷雨的街道上,两位老人相依相偎,穿过村中的街道,回到温暖的家。

    2001年,郝老太和儿子儿媳到保定市区,和孙子一起住了一段时间。郝老太到了保定后,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打麻将,经常和小区的老人们一起玩儿。郝老太认得清麻将桌上所有的牌,却认不出自家住的单元楼。每到饭点不见婆婆回来时,陈爱菊都要出门寻找。问保安,问行人,东瞅瞅,西看看,每次都会在不同的地点寻见郝老太。

    从此,陈爱菊就像家长接送孩子上学一样,按时接送婆婆去打牌。

    难以言说的“好”

    在柳陀村,提起陈爱菊,淳朴的乡亲们总会提及一个“好”字。

    在村妇女主任贾素敏看来,陈爱菊的“好”在于:有了好儿媳的典型,她的工作更好做了。面对婆媳矛盾,姑嫂纷争,陈爱菊便是她的“秘密武器”,且屡试不爽。没有谁的坎坷能多过陈爱菊,没有谁的委屈能大过陈爱菊,也没有谁的付出能超过陈爱菊。

    在郝老太73岁的牌友荆艳看来,陈爱菊的“好”在于:陈爱菊拿郝老太当回事,儿女们也拿她当回事了。每当叙述起与孩子们的亲昵之情,自己总是腰杆倍儿直,理直气壮,与老大姐坐一块儿,面子上不会挂不住,心理上不觉矮三分。

    在老伴王海鹏看来,陈爱菊的“好”在于:老伴对母亲体贴入微,不知让自己放心多少;老伴对家人呵护备至,不知让自己省心多少;今生能与陈爱菊相伴,不知是哪世修来的福分。

    在小姑子王杏艳看来,陈爱菊的“好”在于:她是我和姐姐的好嫂子,我们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有了嫂子做榜样,我们也当好儿媳。

    同样的问题,问起郝老太,她却反问道:

    “待我不好,我能活这么大岁数吗?!”

    陈爱菊经常说: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在她心中,老人需要儿女的关爱,就像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一样。

    四十一年的时光,陈爱菊用孝心诠释婆媳真情,一万五千多个日日夜夜是最好的见证。

【责任编辑:李瑾】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