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玉亮)今年9月初,沧州市财政评审中心对该市一个基建项目进行评审,预算5000万元的投资项目,评审后发现仅需3000万元,避免了2000万元财政资金的损失。
“如今,财政评审作为财政支出的把关环节,已经成为沧州市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来,我们共评审总投资达104亿元,审减资金16.9亿元。”沧州市财政局局长杨洪榜算了一笔账,挤出的这部分“水分”,基本相当于一个中等发展水平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如果以70万元为标准,可以建2414所希望小学。
“项目单位点菜,财政部门埋单。”长期以来,这种财政支付模式容易造成财政投资项目支出管理流于形式,个别部门和施工单位虚报预算、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避免这一管理弊端,沧州在市、县两级陆续建立起财政投资评审中心,通过对每一工程项目的详细测算,挤出项目单位预算资金中的“水分”,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评审监督,确保做到“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采购、先评审后评价、先评审后审批”。
目前,沧州市财政评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逐步覆盖了水利、交通、城市建设、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土地整理开发、网络信息技术和专项公用经费等行业和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建立健全,对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起到了把关作用,确保了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不给,用制度预防腐败,用制度实现节约,也约束和限制了财政预算管理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责任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