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投入减少、就业收入增加,这“一减一增”,让许多农民感受到了新民居建设带来的实惠。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低的问题迎刃而解,新民居建设带来一种实现资源共享的“乘法效应”
8栋单元楼即将入住,楼房内水电暖设施一应俱全,宽敞笔直的主街道、漂亮的中心小学、幼儿园业已落成,中心卫生院、文体活动室、中心中学、超市正在建设中……这是记者在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新村见到的场景。
村民田秋分一有空就来到新村溜达,希望尽快搬进来。“原来孩子上学要到5里外的其他村子,低年级的娃儿每天要接送,很麻烦。以后好了,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不用出村了。”
田秋分所说的,只是新民居建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之一。
从事20多年农村工作的井朝顺认为,新民居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了平台。新民居建设,尤其是合村并居,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农村资金进行公共设施建设,破解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难题。
井朝顺介绍,桃城区的前辛庄村只有20户,原来打一眼机井要十几万,一户需出资5000多元,因为有些困难户拿不出钱,两年过去了,井也没打成。如今,正在建成的大张庄新村,把农民吃水用电问题统一解决了。
“原来,由于村庄过于分散,国家的扶持资金分散到各村,就像撒胡椒面,低水平重复建设,收效甚微,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低。”省农工委主管新民居建设的王跃祥介绍,“自从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全省各地加大财政支持和资金整合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方向,以新民居建设为载体,有效整合各种农村发展资金、项目,集中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匹配投放,放大资金使用效应,加快了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在藁城市只照村,记者看到宽敞的街道,整齐的楼房,有线数字电视、宽带、水、电、气等现代化设施,卫生院、村民文体活动中心……这一切与原来的破烂脏乱、坎坷泥泞、狭窄拥挤的农村旧貌形成鲜明的对照。“打开龙头就有水,做饭有气,孩子上学、看小病不出村,出门就是油面路,知足了!”村民刘黑锅乐得合不拢嘴。
路宽了,水甜了,房新了,环境整洁了,教育医疗方便了,公共服务的阳光正在普照越来越多的农民。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农村,正在从内到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责任编辑:刘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