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娟的献血证
河北新闻网11月30日讯(记者张娜)42岁的徐丽娟看起来很普通。可这位华北制药集团维灵保健品有限公司的职工做出的那些事又让人感到不普通:10年来,她先后29次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18800毫升,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3.76倍;她带动家人一起献血,不仅自己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累计献血8000毫升以上),丈夫也获得过这一奖项;身边的朋友同事受她影响,先后有几百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普通的徐丽娟,用自己的热血和热情,默默书写着小善成大爱的崇高。
首次献血源于患血液病的母亲
1972年徐丽娟的母亲得了血液病,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躺在医院里主要靠输血维持生命。“那个时候还不是献血呢,不过我对提供给我母亲血液的人特别感激,是他们延长了我陪伴母亲的日子,是在救人命啊。”后来,母亲去世了,献血的想法却在徐丽娟心里扎了根。
2000年年初,单位组织献血,徐丽娟第一个报了名。可是献血那天,正好赶上她休息,“单位也没通知我们,后来知道的时候,献血车都已经走了,我当时挺生气的,主要还是遗憾。”献血成了徐丽娟的一个心愿,后来她得知在河北省博物馆门前也可以献血,“当时还是献血车呢,”她就和丈夫赶过去,献了200毫升。
感召每一个身边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徐丽娟的爸爸、婆婆都不同意他们夫妻去献血,“你们都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身体垮了怎么办?”看着年迈的婆婆这样对自己说,徐丽娟只好将献血活动转入地下。“后来,还是被婆婆发现了,不过她看我俩身体都没事,也不阻拦了。”徐丽娟说。
“只要按照献血法的规定,每次献血间隔半年时间,是不会有问题的。而且经常献血,还能促进血液再生。听说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呢。”徐丽娟介绍说,当年母亲得病的时候,她就了解过一些血液知识,看过这方面的书籍,所以对科学献血“心里有数”。同时,在献血的过程中,她也去血液中心参观学习,了解了更多的血液知识。
“想到我的血液在陌生人的身体里流动,我就觉得自豪。”徐丽娟说自己献血多年,身体一直很好,通过献血,还认识了很多朋友,“每天都活在高兴里,还有什么比救人更高兴的事呢。”她说要一直献血到年龄不允许为止。
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被称为“献血明星”的徐丽娟并不孤独,她的丈夫、女儿、同事、朋友在她的影响下都加入到献血队伍中。
徐丽娟的丈夫也姓徐,叫徐建刚,今年也是42岁。同样姓徐同样年纪的这对夫妻特别有默契,徐丽娟刚一表达自己想要献血的愿望,徐建刚马上表示赞同,“在博物馆的首次献血,就是我俩一起去的。现在家里的献血证已经有厚厚的一摞了。”17岁的女儿徐絮羽从小就看着爸爸妈妈去献血,“长大了我也要去献血呀!”上小学的女儿说出这样的话,徐丽娟一把抱住孩子,亲了又亲。
“我的同事朋友经常听我说献血的事,慢慢地也开始献血了。有的都坚持五、六年了。”徐丽娟说,“上次血荒的时候,我从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就和单位团委说了,团委发起倡议,单位好几百了都去献血了。”记者问大概有多少人啊,“咱也不知道,咱只管献血。”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受徐丽娟的感召加入了捐献的行列。
今年,河北省血液中心首次组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徐丽娟夫妇闻讯成为第一批志愿者,带着他们的女儿一起为献血活动服务。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