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阔别40年的黄河水再次润泽邯郸大地,引黄入邯工程正式通水。
缺水邯郸呼唤新水源
邯郸是极度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总量只有16.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91立方米,仅占全省人均水平的59%,是全国人均水平的8%。全市每年超采地下水6亿立方米,已导致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分别以年均0.5米、1.5米的速率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区和超采区,并造成污水回灌、机井吊泵、地面裂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邯郸主要有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和卫河3大水源。其中岳城水库与东武仕水库已连续3年蓄水不足,依靠从山西买漳河水保障全市工农业生产,水源危机日益突出。由于缺水,该市境内多条河渠干涸,农业用水主要靠抽取地下水,但由于水位不断下降,用不上几年水井就要报废,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导致许多土地因缺乏灌溉而使农作物减产,开辟新水源迫在眉睫。
引黄入邯工程,相当于再建了一座东武仕水库
早在1959年,邯郸市就开始引黄灌溉,后因境外引黄干渠毁坏而停用。2006年以来,随着邯郸市东部生态水网工程的建设,大部分骨干河渠得以恢复,加之河南濮阳市引黄干渠已修至邯郸边界,实施引黄入邯工程已基本具备条件。
2009年11月,邯郸市和濮阳市正式签订《引黄入邯工程建设与供用水合同》,明确了两市各自承担的工程建设任务、水价、供水指标等。
2009年12月,引黄入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先通后畅、分期实施的原则,先期实施冀豫边界河渠疏浚和连通,将黄河水调进邯郸,建设规模为25立方米/秒,年引水量1亿立方米至2亿立方米。有了稳定水源,可形成河渠、坑塘、洼地等“天然水库”,相当于在东部又建了一座有稳定水源的东武仕水库。
据介绍,引黄工程邯郸境内干渠全长110公里,工程主要有穿卫暗涵及倒虹吸、卫河以北新开引渠、整修留固沟等工程。沿线布置建筑物主要有引渠进水闸、苏堤涵洞、穿卫建筑物、穿留固干渠涵洞及桥梁等,工程总投资7304万元。该工程通水后,可以改善邯郸东部魏县、大名、馆陶、广平、肥乡、曲周、邱县7个县的农业灌溉条件,惠及30多个乡镇、400多个自然村、80多万人,控制灌溉面积80万亩。随着工程逐步完善配套,远期受水区控制面积将达到300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80万人,从而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收,为东部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集工农业供水、生态补水、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
有了黄河这一稳定水源,既可改变邯郸东部地区多数河渠常年干涸的局面,又可基本满足小城镇生态用水,同时可以补充地下水,恢复水林生态。
邯郸市引黄受水区为黑龙港缺水区。这些地区长期以来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地下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制约农业增产增收,而且威胁着当地居民饮水安全。黄河水到来后,不仅会改善当地农业灌溉条件,促进农业增收,而且将大大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
据悉,随着邯郸生态水网“三网两带”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引黄入邯工程还将逐步打造成集工农业供水、生态补水、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魏县、曲周、鸡泽、大名等县,将充分利用稳定的水源,兴建各类水景公园或湿地景区。引黄水源在满足农业灌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项目建设、景观建设提供了水源保障,对实施东部振兴规划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河北日报通讯员赵蒙西 记者艾秀廷、刘剑英)
【责任编辑:丁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