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营油企首度进疆问路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袁伟华 实习生鲍健)“在援疆这场大会战中,已经坐满了一桌的客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央企和国企,现在的问题是,民营企业也应该有个座位。”

    

    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相继召开,2200多万新疆各族人民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而来自全国 19个省区和部分央企的对口援疆计划也已经陆续付诸实施。

    

    7月1日,河北省援助新疆巴州和农二师的库尔勒市河北社会福利院、和静县河北新村、农二师河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等三个试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至此,我省援疆的四个试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并将于今年年底竣工。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基于上述初衷,河北民营油企率先展开了参与新疆发展建设的主动尝试。

    

    河北民营油企进疆“问路”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这场援疆大会战中,新疆获得了大发展的最好机遇。不过眼下的情况是,桌上已经坐满了客人,而且这些客人大都是央企和国企,民营企业座位太少了。”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河北省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张家口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放表示,这一轮援疆大潮中,民营企业不能缺席,而民营企业的作用更不能被忽视。

    

    于是,6月底,河北、新疆两省区石油商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共同组织召开了“2010河北省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商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两省区石油商会会长、副会长和民营石油行业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悉数参加。齐放带去了8家河北省民营油企。

    

    按照齐放的说法,组织这次较高规格的行业交流会,带领河北民营油企奔赴新疆实地交流和现场考察的目的,就是要看一看民营企业、尤其是河北的民营油企,在对口援疆的过程中有没有“用武之地”。

    

    齐放对本报记者表示,新疆是祖国面积最大、陆地边界最长、毗邻的国家最多、资源物产最丰富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确定了2015年使新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两个跨越式发展目标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宏图。伴随着19省市对口援疆、资源税费率先改革、疆内经济特区的设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拉开了新疆大开发的序幕。“这不仅对新疆来说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其他地区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齐放表示,“我们河北省也是对口援疆省份之一,日前张云川书记率领河北省党政代表团,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实地研究落实中央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在援疆行动全面展开的时候,我想我们民营企业也不能置身事外,应该主动参与到援疆大潮中来。”

    

    齐放告诉记者,作为民营石油行业组织,河北省石油商会组织这次活动的最初想法,就是围绕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口援疆工作中心,抓住当前中央对民营经济“新非公36条”新政出台的有利时机和中央对新疆发展的特殊政策的机遇,抢占发展商机。

    

    冀疆民企率先“牵手”

    

    齐放介绍说,在这次研讨会上,河北省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商会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商会的特有优势,拓展友好合作空间,密切两地的交往与合作。同时,拓宽能源领域的相互合作,发挥双方企业优势,创造条件开展两地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充分发掘民间企业的经济潜力,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更加直接的成果是,与会的两地企业代表就炼化、外贸、成品油流通、物流运输等具体业务细节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和业务洽谈,一些企业还达成了合作意向。

    

    继浙江等地的民营资本纷纷转向新疆之后,这也成为河北民营企业主动参与援疆行动的首次积极尝试。

    

    齐放说,事实上两地石油商会和民营油企已经有成品油、化工产品和原料等方面的合作,未来双方还要在石油仓储、炼制和运输等方面寻求更广泛的合作。他透露,下一步新疆油企将要到河北来,探讨技术合作的更多细节。

 

【责任编辑:丁璨】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