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村蔬菜大棚合作社的成立,王文忠在外“智”上也动了多番脑筋。回村伊始,他看到全村2100亩耕地,大部分村民依然在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每年付出的劳动力不少,但是收益不高,2008年麦收过后,他就去北京请农业部的专家来村里给村民讲课,同时组织村民去山东寿光、平原,本省的饶阳、武邑等地参观学习大棚菜生产管理技术。蔬菜大棚建起来后,他又聘请山东的一名技术员长年驻村指导,并个人出资请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来村不定期搞技术讲座,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先进的技术。
当年王文忠以亿万富翁的身份回乡当村干部,大批媒体蜂拥而至,这在客观上提高了芍药村知名度,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对王文忠回村是想捞取政治资本、当“红顶商人”的质疑。对此,王文忠并不介意,反而更加配合媒体的采访。他说,芍药村有名了,对芍药村几个合作社的发展都有好处,对芍药村的老百姓有好处,对我王文忠个人的一点质疑又算什么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今以芍药花命名的蔬菜、鸡蛋、服装等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有售了,这些收益都属于芍药村的父老乡亲们,王文忠个人不取里面一分钱。
“共富”实践
为了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王文忠在芍药村采取了合作社发展模式,从合作社的赢利资金中抽取不同比例作为集体经济积累,逐渐向前滚动发展。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王文忠独创的“8+2”共富模式被中国三农专家温铁军命名为“文忠模式”。
2008年3月,芍药村成立了裘皮服装专业合作社,有30户村民入股,其中有6户困难村民,为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王文忠采取了“8+2”脱贫致富模式,先把入股的30户分成了3个小组,每组10户,其中有8户经济条件好的入社拿入股资金3.75万元,2户困难户仅拿3000元的信誉保证金,年底实行平均分红,王文忠拿出100万元作为风险股(不参与分红,不计利息)作为启动资金。
7月23日,记者在芍药裘皮合作社加工车间里见到了芍药村民代庆章,在裘皮合作社成立之前,代庆章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他自己体弱多病,两个孩子又小,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2008年村里成立裘皮合作社,吸收30户村民入股,其中有6个贫困户的名额,经过递交申请、张榜公示、村民大会讨论等程序,代庆章入选。2009年底的分红,代庆章同其他股东一样,分得了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