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 通讯员洪幼林)从省水产局获悉,河北省努力改善渔业生产环境,立足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狠抓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2012年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资金1300万元,截止到12月底,全省放流总量近54亿尾(粒),较上年放流量增加70%,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2012年河北省增殖放流项目共分国家、省级财政下达任务和渤海生物增殖放流项目三个部分,在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市增殖放流工作在年底圆满结束,沿海三市共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半滑舌鳎、毛蚶、海蜇等9个海水品种约26亿尾(粒);在白洋淀、衡水湖、官厅水库等内陆地区增殖放流池沼公鱼、鲢鱼、鳙鱼、中华鳖、青虾、河蟹等8个品种约28亿尾(粒)。
为切实抓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促进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省增殖放流指挥部组织各有关单位认真履职,精心开展项目实施,做到组织严谨、实施规范,成功实施的资源增殖养护项目不仅使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等主要放流物种渔获量增加,开辟了水产资源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综合发展、有效保护之路。特别是内陆地区,增殖放流对于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优化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